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系列报告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系列报告

  • 字数: 300
  • 出版社: 科技文献
  • 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责编:周国臻
  • 商品条码: 978751897601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5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1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报告首先从创新人才、创新载体、创新投入、创新 产出、创新绩效、创新环境等多方面构建中国城市创新发 展评价指标体系;随后收集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进 行评价,并通过数据、图表进行展示;最后基于各城市的 “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我国2020年创新型 城市的格局进行了展望,并对各城市有关创新的政策和支 持措施进行了分析。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表现 1 一、评价指标体系、创新型城市分类及测算方法 1 (一)评价指标体系 1 (二)国家创新型城市分类 4 (三)评价方法 5 二、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 6 (一)创新能力评价排名 6 (二)一级指标评价排名 10 三、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分类评价 15 (一)创新策源地 15 (二)创新增长极 17 (三)创新集聚区 19 第二章 创新型城市创新发展画像 22 一、东部地区 22 (一)石家庄 22 (二)唐山 26 (三)秦皇岛 29 (四)南京 32 (五)无锡 35 (六)徐州 38 (七)常州 41 (八)苏州 44 (九)南通 47 (十)连云港 50 (十一)盐城 53 (十二)扬州 56 (十三)镇江 59 (十四)泰州 62 (十五)杭州 65 (十六)宁波 68 (十七)嘉兴 71 (十八)湖州 74 (十九)绍兴 77 (二十)金华 80 (二十一)福州 83 (二十二)厦门 86 (二十三)泉州 89 (二十四)龙岩 92 (二十五)济南 95 (二十六)青岛 98 (二十七)东营 101 (二十八)烟台 104 (二十九)潍坊 107 (三十)济宁 110 (三十一)广州 113 (三十二)深圳 116 (三十三)佛山 119 (三十四)东莞 122 (三十五)海口 125 二、中部地区 128 (一)太原 128 (二)合肥 131 (三)芜湖 134 (四)马鞍山 137 (五)南昌 140 (六)景德镇 143 (七)萍乡 146 (八)郑州 149 (九)洛阳 152 (十)南阳 155 (十一)武汉 158 (十二)宜昌 161 (十三)襄阳 164 (十四)长沙 167 (十五)株洲 170 (十六)衡阳 173 三、西部地区 176 (一)呼和浩特 176 (二)包头 179 (三)南宁 182 (四)成都 185 (五)贵阳 188 (六)遵义 191 (七)昆明 194 (八)玉溪 197 (九)拉萨 200 (十)西安 203 (十一)宝鸡 206 (十二)汉中 209 (十三)兰州 212 (十四)西宁 215 (十五)银川 218 (十六)乌鲁木齐 221 四、东北地区 224 (一)沈阳 224 (二)大连 227 (三)长春 230 (四)吉林 233 (五)哈尔滨 236 第三章 创新能力部分指标排名 239 一、创新治理力有关指标 239 (一)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 239 (二)常住人口增长率 240 二、原始创新力有关指标 241 (一)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241 (二)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比重 242 (三)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 243 三、技术创新力有关指标 244 (一)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 244 (二)高新技术企业数 245 (三)技术输出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246 四、成果转化力有关指标 247 (一)技术输入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247 (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新增在孵企业数 248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数 249 五、创新驱动力有关指标 250 (一)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与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之比 250 (二)PM2.5年平均浓度 251 (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2 第四章 创新发展典型经验 253 一、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253 (一)深圳:科技计划管理改革“22条” 253 (二)成都: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 256 (三)西安:科研院所股权激励及混合所有制改革 259 二、平台载体建设 261 (一)泰州:搭建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 261 (二)银川:离岸孵化+飞地育成 263 (三)南京:高新区整合 266 三、提升原始创新力 268 (一)海淀:设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 268 (二)合肥:打造原创成果策源地 269 四、培育创新主体 272 (一)东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272 (二)南宁:打造产业技术研究机构3.0版本 274 (三)洛阳: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277 五、营造创新创业生态 279 (一)青岛:创新“投保贷联动”业务 279 (二)杭州:打造“创新创业新天堂” 281 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84 (一)宁波:推动创新研发与产业对接“零距离” 284 (二)南通:产学研协同创新 286 (三)沙坪坝:深化校地融合 289 (四)哈尔滨:推动市校深度合作 291 七、培育壮大新动能 293 (一)苏州: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293 (二)厦门:探索集成电路保税监管模式 296 (三)贵阳:实施大数据战略 298 附 录 300 一、国家创新型城市名单 300 二、指标解释及数据来源 301 (一)创新治理力 301 (二)原始创新力 302 (三)技术创新力 303 (四)成果转化力 304 (五)创新驱动力 30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