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近现代中国城乡规划法律问题研究/比较法文丛

近现代中国城乡规划法律问题研究/比较法文丛

  • 字数: 267
  • 出版社: 法律
  • 作者: 牛锦红|责编:沈小英//单洁|总主编:何勤华
  • 商品条码: 978751975044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2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7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近现代中国城乡规划法律问题研究》对包括传统中国在内的城乡规划法律问题发展轨迹作了清晰的梳理,初步总结了近现代城乡规划法律近代化的转型及其成败得失,将使读者能够基本了解古今中国城乡规划法律的演变。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不少有创建的研究观点,如在城市法律史或乡村法律史的研究中,应该从整个城市和农村地区,对城乡进行整体考虑,而不是专注于一边,忽略了其他;无论是个案研究城市规划法、区域城市规划法,还是不同类型的城市群体规划法,前提是必须把城市规划放入城乡规划的大环境中;无论何时,城市规模怎样,都会有在时间和空间上与之相对应的乡村作为支撑和呼应,城乡一体化视角是我们研究城市规划法制史的必然思路等,从不同维度揭示了城乡规划法的基本内涵,厘清了城市规划法律史问题考察思路,令人印象深刻,具有启迪意义。
作者简介
牛锦红,山东菏泽人,历史学博士,法学博士后。现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理事。获得“全国博士后文化发展论坛一等奖”“中国人民大学曾宪义奖学金”“淮安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教学标兵”等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出版专著3部,发表文章20余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其他国家、省、市级课题多项。
目录
绪 论  一、近现代中国城乡规划法律问题的研究对象  二、近现代中国城乡规划法律问题研究的分期   (一)近现代中国城乡规划法律问题研究的断限   (二)近现代中国城乡规划法律问题研究的分期  三、近现代中国城乡规划法律问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四、相关学术史回顾   (一)国外学术界研究状况   (二)国内学术界研究状况 第一章 溯源:古代中国城乡规划法律与问题(1840年以前)  一、古代中国城乡规划法律演变   (一)西周时期:“国”“野”一体化制度   (二)春秋战国:城乡规划思想制度转变   (三)秦汉时期:经济区域体制自发形成   (四)唐宋时期:从“坊制”到“街市制”  二、古代中国城乡规划法律渊源   (一)城市规划法律渊源   (二)乡村规划法律渊源  三、古代中国城乡规划法律特点   (一)古代中国城乡规划法律的根本渊源   (二)古代中国城乡规划法律的经济因素   (三)古代中国城乡规划法律一体化特征  四、古代中国城乡规划法律问题   (一)古代中国城乡规划立法问题   (二)古代中国城乡规划执法问题   (三)古代中国城乡规划司法问题  五、本章结语 第二章 变革:清末时期城乡规划法律与问题(1840~1912 年)  一、西方城乡规划法律的起源与传入   (一)近代西方城乡规划法律制度的起源   (二)近代西方城乡规划法律制度的传入  二、中国发展对城乡规划法律的影响  三、清末城乡规划法律体系初建   (一)清末国家城乡规划法律内容   (二)清末上海城乡规划法律体制   (三)清末北京城乡规划法律体制   (四)清末南京城乡规划法律体制  四、清末时期城乡规划法律主要问题   (一)立法与执法机关不稳定,职能权责不明确   (二)缺失国家城乡规划法律,地方法规多元化   (三)城乡规划法律的不平衡,乡村规划较薄弱   (四)城乡规划法律移植渐多,本土化问题凸显   (五)城乡规划法与民族情绪,规划执行阻碍多  五、本章结语 第三章 发展:北洋政府时期城乡规划法律与问题(1912~1927年)  一、北洋政府时期城乡规划法律体系的构建   (一)北洋政府时期国家城乡规划立法   (二)北洋政府时期地方城乡规划立法   (三)北洋政府时期乡村规划法律状况  二、北洋政府时期城乡规划执法主体的演变   (一)中央执法机构   (二)地方执法机构  三、北洋政府时期城乡规划法律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规划法律的畸形化问题   (二)城乡规划法律的差异性问题   (三)城乡规划法律的政治性问题   (四)城乡规划法律的本土化问题   (五)城乡规划法律的环境性问题  四、本章结语 第四章 转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城乡规划法律与问题(1927~1949年)  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城乡规划法律体系近代化的前奏   (一)《首都计划》的制订过程与重要意义   (二)《授权法草案》与《首都分区条例草案》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家城乡规划法律体系的近代化   (一)城乡规划主干法   (二)城乡规划配套法   (三)城乡规划相关法   (四)其他法律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城乡规划法律体系的近代化   (一)南京市城乡规划法律制度建设   (二)上海市城乡规划法律制度建设   (三)北平市城乡规划法律制度建设   (四)伪满洲国和汪伪政权的城乡规划法律体系  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城乡规划执法主体的近代化   (一)国家城乡规划管理机构的变化   (二)南京市城乡规划管理机构的变化   (三)上海市城乡规划管理机构的变化   (四)北平城乡规划管理机构的变化   (五)伪满洲国城乡规划管理机构的演变   (六)汪伪政权城乡规划管理机构的演变  五、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城乡规划法律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规划法律的不平衡性依然突出   (二)城乡规划法律的区域性差异较明显   (三)城乡规划体制中的“官本位”思想严重   (四)城乡规划知识及相关法律知识缺乏   (五)城乡规划法律与战争间的关系问题   (六)城乡规划法律实践与建设经费问题  六、本章结语 第五章 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律与问题(1949~2010年)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律体系演变和确立   (一)国家城乡规划立法演变及成果   (二)地方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的完善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执法主体与执法状况   (一)国家城乡规划执法主体与执法状况   (二)地方城乡规划执法主体与执法状况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原则性强   (二)法律权威不高   (三)法律移植明显   (四)公众参与缺乏   (五)监督能力欠缺  四、本章结语 第六章 近现代中国城乡规划法律问题的启示  一、加强国家主权意识  二、强化公共行政理念  三、树立法律本土理念  四、维系传统人文精神  五、提高法律运行职能   (一)科学化与现代化的立法机制   (二)科学化与现代化的执法机制   (三)科学化与现代化的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