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东北奇事

东北奇事

  • 字数: 219
  • 出版社: 时代文艺
  • 作者: 曹保明|整理:廖娟
  • 商品条码: 978753876513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7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著名文化学者、民俗专家曹保明先生的短篇东 北民俗故事作品集,收录《蛤蟆填斗》《二十四爷》《一 俊遮百丑》《没量心》《王二思妹》等二十二篇故事,每 篇故事均有关云德先生的东北特色剪纸作品作为插图,剪 纸作品共二百八十三张。故事情节与剪纸作品协调统一, 宛如一部东北“连环画”,极具东北文化特点,具有艺术 价值。故事多展现二十世纪初期的东北民间传说,情节跌 宕起伏,语言通俗有趣,刻画东北俗世奇人,饱含独特而 丰富的东北民俗文化。
精彩导读
蛤蟆填斗 东北吉林辽源,有个胃 津乡,这里有一个屯,叫 作“以儿充斗”。 多奇怪的一个名啊!谁 到这儿了,都想打听,这 是咋回事。一打听,却惊 出一身冷汗。 民国初年,这个屯子叫 砬子洼屯,一听这名,就 知道四周尽是石砬子,只 有一块平地,屯里住着二 三十户人家。有一户人家 姓吕,老头叫吕丰年,老 两口四十多岁才生下一个 儿子,这孩子从生下来就 又瘦又小,只有脑袋像正 常人,身上呈软骨状,平 常躺在炕上,别人不注意 ,还以为是一个铺子、褥 子扔在那儿,说话也说不 太清,一发音哇哇响,爹 娘便给他起名叫“蛤蟆”。蛤 蟆从小缺营养,娘也缺营 养没奶,只能弄点米汤喂 给蛤蟆喝,可他喝也喝不 上溜。爹娘身体不好,爹 是“罗锅”,娘是瘫巴,娘只 能爬着下炕,趴在灶坑那 儿烧炕、做饭。日子过得 很苦,可是老了老了得了 这么个儿子,老两口还是 很喜欢。 蛤蟆爹早年是一个打鱼 的,他心眼儿好,每天打 鱼回来,经 常给各家院杖 子上“卡”一小包鱼,让大伙 尝尝鲜。后来有一年,他 从船上摔下来,背磕在石 头上了,从此成了罗锅样 ,人们叫他“摔罗锅”,吕丰 年这个本名反倒被人忘了 。他家在这个屯里,逐渐 成了可有可无的人家,只 有到了每年的三十晚上, 快过年了,人们喜欢聚到 蛤蟆家听摔罗锅讲故事, 这时,他家才像个普通人 家。 由于蛤蟆家人缘好,加 上早年摔罗锅经常帮助村 里人,于是村里人也都惦 记着他家,村里人谁家有 点好吃的了,包粽子了, 下来青菜、瓜果了,往往 就给蛤蟆家也包上一小包 ,然后到他家卡在他家的 杖子上。村里人也不用进 屋亲手给,因为一进屋, 蛤蟆全家都会感谢乡亲, 乡亲们看不得蛤蟆家人感 恩自己那眼神儿,特别是 蛤蟆,他一激动、一笑, 像哭,一哭,像怒,把人 们吓得回头就跑。 因此,屯邻们往往把救 济他家的“小包”,卡在他家 的杖子 上就赶紧走。 他们家也习惯了,每天 到吃饭的时辰,蛤蟆爹便 会对老伴说:“我说你呀, 看看今天有啥包?” “唉!”老伴答应着抹把 眼泪,爬下炕去。 爹也会对蛤蟆说:“儿呀 ,你猜猜今儿个是啥包?” 就这样,他们一家人的 生活靠屯里人救济着。 到了1930年,老两口已 经八十岁了,蛤蟆也四十 岁了,但他的身体还是那 样小,依然整日躺在炕上 起不来。他的面容已经变 老,满脸都是褶子,只有 两只眼发亮,说话还是哇 哇响。村里发生任何事情 ,全靠王保长来给蛤蟆家 送话。 这几天,屯子里乱七八 糟的,外边不断传来叭叭 的大鞭子响声,吕丰年知 道,这是上方催公粮的来 了。当年,在东北一带, 民国政府实行公粮制,每 年一交,定出数来。如果 哪个屯子按人口交不上公 粮,轻则撤你五保村的待 遇,重者罚你保长和连甲 ,还要逼村里派出大批民 工去干重体力活儿。 下晌,王保长愁眉苦脸 地走进来,告诉吕丰年:“ 蛤蟆爹,这两天,别出屋 !现在上边正催粮。去年 收成不好,咱屯子还差 三 斗不够装车……你把你的苞 米都藏起来。如果来人检 查,别出声,村里李大院 外出借粮去了。唉,他明 天早上回来,如果还借不 够,咱村子就遭殃了!” 说完,王保长又愁眉苦 脸地走了。 P1-5
目录
蛤蟆填斗 女炮手 二十四爷 一俊遮百丑 没良心 杨半仙 王二思妹 隋老五 纸扎媳妇 爆炒活鸡 歪脖子放山 忍骂 桃花杏美 菜心与菜帮 老姑草 黏耗子 缝狗 笨 借种 风交木棺 含泪灵芝 黑鱼捎书 后记奇,原来是这样……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