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现当代作家外语创作论

中国现当代作家外语创作论

  • 字数: 527
  • 出版社: 上海人民
  • 作者: 编者:倪婷婷|责编:陈佳妮
  • 商品条码: 978720816789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62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国现当代文 学研究的角度,将20世纪 以来中国作家的外语创作 纳入考察的视野,重点以 林语堂、叶君健、熊式一 、凌叔华、杨刚、温源宁 等作家用外语书写的作品 为例,探讨中国现当代作 家外语创作的基本特征、 中国作家外语创作的历史 文化环境和内在动因、中 国作家外语创作与中文书 写的潜在关联,揭示中国 现当代文学中外语文学客 观存在的事实,并对此予 以合理的文学史定位。本 书对丰富中国现当代文学 的研究面向和文学史叙述 具有一定的填补意义。也 由此揭示出现当代文学研 究的一个全新视角。
目录
绪论 中国现当代作家外语创作的归属问题 倪婷婷 一、中文是判定中国文学的唯一标准吗 二、加入外籍的华人非母语创作都是“外国文学”吗 三、文本的“中国味道”对中国文学边界划分的先位意义 多元文化融合的视界 《中国评论周报》和《天下月刊》作者群的英语随笔 张 宇 一、《中国评论周报》、《天下月刊》与中国本土英语作者群 二、睿智雅趣的审美表达:林语堂、温源宁、吴经熊的英语随笔创作 三、游移于独立与介入、世界与民族之间 世界主义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景观 林语堂的小说“三部曲”及其他 郭海燕 倪婷婷 一、《京华烟云》:“无为”道家文化思想的印证 二、《风声鹤唳》:破除“我执”的佛禅思想演绎 三、《朱门》:儒家“留有余地”以创生的精神体现 四、其他小说与中西文化阐释 凌叔华的《古韵》与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团体 李 昊 倪婷婷 一、《古韵》中的中国形象与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中国想象 二、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文化立场与接收错位 三、凌叔华的文化调适和《古韵》的文化融合 为中国代言的可能和限制:熊式一英语创作论 倪婷婷 一、从《王宝川》到《西厢记》:探寻中国文化传播的路径 二、《大学教授》和《天桥》:以文学介入现实 三、如何向世界表述中国 四、“中国的巴里” 五、多元语境下的中国性呈现 描摹人类相通的本相:蒋彝的英国画记 龚志强 一、画家之眼:宁静细微处的美 二、中国之眼:东方人的异邦观察 三、世界之眼:人类视角与自然崇拜 四、瑕不掩瑜的“哑行者”英国画记 找寻真实的自我:杨刚的自传性写作 倪婷婷 一、不只为了纪念:杨刚英语文本中文版的标题问题 二、杨刚自传性言说的受众选择 三、《童年》、《狱中》与包贵思 四、《日记拾遗》:为斯诺《活的中国》量身定做的小说 五、杨刚的异域体验与《挑战》 跨文化语境下的“表演” 叶君健的世界语和英语小说创作 倪婷婷 一、英国的CHUN-CHAN YEH 二、“原来现实的中国是这个样子” 三、“掌握感情火候” 四、幽默与“人类之爱” Eileen Chang还是张爱玲:张爱玲英文创作论 许志迎 一、上海一香港一美国:三地书,半生缘 二、“他们所喜欢的往往正是我想拆穿的” 三、穿梭于双重语境的文本改写 故乡的意义:哈金小说论史宇 一、“中国对我来说,是源泉” 二、“抵达”比“回归”更重要 开掘写作潜能:严歌苓《赴宴者》论 张静 倪婷婷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