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社会学文库

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社会学文库

  • 字数: 377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 作者: 赵旭东|责编:潘宇//赵海迪//黄超|总主编:郑杭生
  • 商品条码: 978730028949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0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从对费孝通的 思想和文本意义的阐扬这 一角度,对费孝通一生中 不同时期的思想及概念进 行深度挖掘和再诠释,试 图找到费孝通思想的来源 、根本,以及进一步贡献 于未来学术界和思想界的 诸多可能性,并尝试在这 样一个向度上重新思考人 类学、社会学与民族学的 新创造。 本书分为方法与路径、 自我与超越、危机与重建 、文化与自觉、纪念与回 忆这六个部分,以全面呈 现一个作为知识分子的费 孝通,一个作为乡土社会 研究者的费孝通,一个从 异域迈向本土的费孝通, 一个跨越各种边界而寻求 一种自我超越的费孝通, 一个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 一体格局这一智慧观念的 费孝通,一个由文化自觉 而至于文化自信的费孝通 。 本书站在呼吁后来的研 究者全面地对费孝通思想 进行研究的立场上,秉持 一种“执弟子之礼”的谦恭态 度,思考费孝通思想的当 代价值以及当下意义。
作者简介
赵旭东,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兼职教授,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客座教授。1965年生人,1998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师从费孝通教授。曾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1998—2005年);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2005—2011年),并任该系系主任。2002年到2004年之间,先后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LSE)以及荷兰莱顿大学从事访问研究。曾兼任《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执行主编(2007—2011年)。被评为2010年度 “新世纪人才”。中国社会学会理事,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研究兴趣主要包括:(1)乡村社会结构与纠纷解决过程的法律人类学研究;(2)中国意识与现代中国观念的成长;(3)民族地区习惯法的社会、生态与文化机制的比较研究等。先后发表中英文论文百余篇,代表性著作有《权力与公正——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与权威多元》(2003)、《否定的逻辑——反思中国乡村社会研究》(2008)、《文化的表达——人类学的视野》(2009)、《法律与文化——法律人类学研究与中国经验》(2011)、《本土异域间——人类学研究中的自我、文化与他者》(2011)以及《结构与再生产:吉登斯的社会理论》(2017)等。
目录
引言 志在富民 乡土中国与理解中国 从差序格局到文化自觉 行行重行行 孤独的自我超越 人的相互看 第一部分 方法与路径 第一章 百年费孝通 转型中国与认识中国 燕京大学、社区研究与“懂社会” 第二章 从异域迈向本土 表述异域 功能论的时代精神 马赫化的马林诺夫斯基 科学理性与非理性自我 回归本土的费孝通 迈向人民的二度转向 道路的展开而非完结 第三章 相互性的理解 马林诺夫斯基预言 人类学的新时代 作为研究范式的结构功能论 范式之争 第二部分 自我与超越 第四章 不治而议与知识分子 活着的历史 从中国到世界 知识分子的位置 第五章 玉器、巫觋与天地沟通 玉器与沟通 巫现及其角色的转变 占有文字与支配权力 社会控制的象征体系 第六章 费孝通的自我与超越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道路 实用性与中国社会学的既有性格 由“补课”而引起的反思 个人、社会与文化的融通 人“心”与“我”及对传统社会学界限的超越 第三部分 危机与重建 第七章 匮乏经济与规避风险 匮乏经济 乡土重建的文化症结 匮乏经济与丰裕经济 规避风险的文化 自然观的差异 第八章 中国士绅与乡土重建 农民和士绅 乡土中国的损蚀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