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教育研究

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教育研究

  • 字数: 322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徐淑慧|责编:孔继萍
  • 商品条码: 978752037706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3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防患于未然”的犯罪 预防教育不管是从个人的 成长,还是对社会的发展 来看,无疑都是.佳选择 。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 犯罪预防教育体系的提出 ,既是对未成年人犯罪原 因的一种理论阐释,又是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种 教育理想与目标。本书在 提出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形 成机制的理论构想后,进 行了实证论证,最后从预 防教育视角提出了解决路 径,即构建法律意识植根 于自我的预防体系。这一 预防体系的提出,不仅从 微观层面剖析了犯罪形成 的心理机制,而且从宏观 层面论述了社会在个体犯 罪过程中的消极影响,以 及微观到宏观的过渡层在 个体犯罪中扮演的角色。 所以,法律意识植根于自 我的犯罪预防体系既是一 种犯罪原因论,也是一种 对犯罪问题的解决方式, 同时又超越了犯罪问题本 身,体现出对个人健康成 长的价值理念与对社会良 性发展的一种深度思考。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一 研究背景 二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相关研究状况 一 有关自我的研究 二 有关法律意识的研究 三 有关犯罪的研究 第四节 基本概念界定、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基本概念界定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依据 第一节 自我与犯罪的关系分析 一 自我健康发展使个体远离犯罪 二 自我发展受挫导致个体成为犯罪的易感性群体 第二节 法律意识与犯罪的关系 一 宏观法律意识对犯罪的排斥 二 犯罪人微观法律意识的缺失 第三节 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可能性与价值 一 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可能性 二 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价值与特征 第二章 未成年犯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定量研究 第一节 未成年犯亲子关系对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体系形成的影响 一 引言 二 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分析 五 小结 第二节 未成年犯社会关系对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体系形成的影响 一 引言 二 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分析 五 小结 第三节 未成年犯社会关系断裂对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体系形成的影响 一 引言 二 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分析 五 小结 第四节 未成年犯的形成机制及预测模型评估 一 文献综述 二 研究假设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结果 五 讨论分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