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性别空间与性别实践--农业女性化的社会学分析/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一流学科建设丛书

性别空间与性别实践--农业女性化的社会学分析/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一流学科建设丛书

  • 字数: 27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孟祥丹|责编:朱华彬
  • 商品条码: 978752037112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7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该书稿关注的是在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转移的背景下 ,在农业生产空间、家庭与村庄空间,妇女的生产、生活 发生的变化及其实践所引发的影响。在中英文文献资料的 整理、分析基础之上,在行动者导向理论的指导下,本研 究以苏北一个典型小农农业村庄的女性农民作为研究对象 ,综合采用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生活史记录、参与 式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关注从事农业生产的妇女自身的 意见和农业女性化的异质性问题,强调家庭内部性别关系 以及妇女福祉的变化,并剖析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参 与率增加对农业生产、性别关系、妇女福祉产生积极作用 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女性更多的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并不会致使农业生产衰退;女性更多的参与农业生产活动 ,并不意味着其在农业生产领域决策权、家庭事务决策权 、村庄公共事务决策权的自然增加;女性在劳动负担增加 的同时,也承担着更多的负面情绪压力与困扰,而部分女 性也会利用自身优势进行调节,提升自身福祉;总体上, 农业女性化所诱发的性别空间与性别实践的变化,并没有 重塑性别关系,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已有的性别关系 模式。一般意义上,本研究在弥补了现有研究的疏忽之处 ,并对粮食安全、性别平等和妇女福祉问题有一定的关切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农业女性化的时代背景与变迁 一 男性劳动力务工转移背景下的农业女性化 二 农业生产中性别关系的历史变迁 三 目标与问题:农业女性化的性别空间与实践 四 小结:本书的内容框架 第二章 农业女性化相关理论蕴含 一 劳动力转移与留守群体 二 农业女性化的两层涵义:劳动女性化与管理决策女性化 三 社会性别与性别关系 四 小结:本研究的概念框架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 研究地点的选取:苏北的杨村 二 实地研究过程 三 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 四 本地研究向导的重要性 第四章 杨村与调查对象概况 一 杨村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关系 二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三 生活史记录对象的基本情况 四 小结:妇女生计策略的一般性变化 第五章 农业生产空间的性别实践:农业女性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 农业女性化会导致农业衰退吗? 二 农业生产在家庭中的作用 三 从事农业生产的困难与需求 四 小结:谁是更好的农民和性别无关 第六章 家庭与村庄空间的性别实践:农业女性化对性别关系的影响 一 农业生产中的性别关系 二 家庭事务中的性别关系 三 村庄公共事务中的性别关系 四 象征意义层面的性别关系:传统与新近变化 五 小结:性别空间的扩大与性别实践的固化 第七章 幸福感:农业女性化对妇女福祉的影响 一 身体负担与精神负担 二 身份认同:留守妇女福祉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 社会支持:提升留守妇女福祉的可能性 四 小结: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促妇女福祉的提升 第八章 性别空间与性别实践:农业女性化的影响及政策意涵 一 农业劳动女性化的影响 二 反思与政策意涵:中国农村性别研究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农业女性化调查问卷 附件二:生活史记录对象访谈提纲 附件三:村干部访谈提纲 附件四:县/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访谈提纲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