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个人信息保护:原理与实践

个人信息保护:原理与实践

  • 字数: 309
  • 出版社: 法律
  • 作者: 丁晓东
  • 商品条码: 978751975026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1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个人信息保护已成全社会关注焦点。在欧盟,以《一般数据保护条例》为代表的立法产生了全球性的影响。在美国,以《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立法和剑桥分析公司数据一案为代表的事件也引发了全球关注。我国的个人信息立法、司法与执法何去何从?本书从历史、现状与未来三个维度出发,深入分析个人信息保护在原理层面提出的挑战,我国和域外的个人信息保护实践如何落地。本书理论结合实践,阐述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整体图景。
作者简介
丁晓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未来法治研究院副院长。曾获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士、中山大学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耶鲁大学法学硕士、耶鲁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等学位或经历。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Modern China》《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等中外文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目录
目 录 导言 个人信息保护的难题 第一编 历史:个人信息保护的思想与制度起源 前 言 第一章 隐私权:何为隐私?为何保护?如何保护?  一、隐私权:从学术理论到司法实践  二、何为隐私:隐私保护的不确定性  三、为何保护:“坏人”才需要保护隐私?  四、如何保护:社群与场景化的视角 第二章 从隐私到个人信息:个人信息保护针对谁?  一、从隐私权利保护到个人信息保护  二、个人信息保护可以针对所有人吗?  三、适用前提:持续不平等信息关系  四、侵权隐私、执法隐私与信息隐私 第三章 个人信息保护的制度起源:公平信息实践  一、公平信息实践的起源与制度框架  二、公平信息实践的影响与全球演化 第二编 现状:个人信息权利与制度框架的反思 前 言 第四章 “个人”信息保护: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  一、《条例》鸟瞰:框架、条文与制度  二、个人信息权利:人格权与财产权  三、人格权保护与财产权保护之利弊  四、基于个体预期与风险规制的保护 第五章 个人“信息”保护:基本权利与言论自由  一、个人信息权利作为基本权利客体  二、个人信息作为言论自由表达对象  三、公法框架下个人信息的双重属性  四、个人信息的场景化行为主义规制 第六章 如何保护:“告知—同意”框架与私法保护  一、“告知—同意”框架与合同法保护  二、“告知—同意”框架的改良与限度  三、私法保护框架:从合同到信义法 第七章 如何保护:公平信息实践制度的反思与重塑  一、个人信息主体赋权的困境与反思  二、信息处理者加责任的困境与反思  三、迈向大数据时代的公平信息实践 第三编 未来:新型个人数据权利的分析与应用 前 言 第八章 被遗忘权:原理、场景化界定与中国应用  一、被遗忘权的起源:西班牙谷歌案  二、被遗忘权的争论:正反双方意见  三、被遗忘权的中国理论与法律实践  四、被遗忘权场景化界定:场景实践  五、结论:基于合理预期的被遗忘权 第九章 数据携带权:原理、竞争秩序与中国应用  一、数据携带权的起源、要素与争议  二、数据携带权权利属性的重新思考  三、数据携带权对竞争影响的双面性  四、中国的数据携带权:企业与政府  五、结论:基于合理预期的被遗忘权 第十章 用户画像、个性化推荐与个人信息权利  一、行为信息收集:技术与法律问题  二、中、美、欧盟比较法视野下的用户画像  三、匿名化行为信息性质的法律争议  四、个人信息2.0:个人信息概念反思  五、用户匿名化行为信息的规制框架  六、结论:迈向治理责任与信息伦理 结语 个人信息保护的三个特征与对法律制度的挑战 附录1 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 附录2 美国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及条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