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儒学近代之境(章太炎儒学思想研究)/励耘史学文丛

儒学近代之境(章太炎儒学思想研究)/励耘史学文丛

  • 字数: 320
  • 出版社: 北京师大
  • 作者: 张昭军|责编:刘东明//吴晶
  • 商品条码: 978730326248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3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注意整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的结合,以章太炎的儒学思想为线索,凸显清末民初儒学发展的特点。本书没有停留在就人论人的水平上,而是把章太炎儒学思想与时代思潮的关系辩证地结合在一起,指出其政治性、时代性和社会性;把章太炎儒学思想融入近代儒学史、中国儒学史中考察,指出章太炎儒学思想自身特点的同时,又看到与近代儒学所存在的共性;注意把握章太炎儒学思想与其他思想的关系,以及在他整个思想中的位置。因此,本书有助于较为客观地对章太炎儒学思想作出评价,也有利于深化近代儒学研究和章太炎思想研究。
作者简介
张昭军,山东省淄博市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重点研究基地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2009~2010年度日本学术振兴会外籍聘用研究员,2013年东京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围近现代文化史以及清代学术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著有《儒学近代之境——章太炎儒学思想研究》、《传统的张力——儒学思想与近代文化变革》、《清代理学史》(晚清卷)、《晚清民初的理学与经学》,主编《中国近代文化史》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章太炎儒学思想的学术渊源 一、承接传统儒学之统绪 (一)清初诸大儒的经世思想 (二)乾嘉学统 (三)浙东学术 (四)师友影响 二、子学、佛学、西学的汇入 (一)“摭拾诸子” (二)摄取佛学 (三)“旁采远西” 第二章 章太炎儒学思想的演进历程 一、“谨守朴学”,随顺旧义 (一)汉学启蒙 (二)经学初创 二、从“与尊清者游”到“告谢本师” (一)利用儒学宣传变法维新 (二)“陈说经义,判若冰炭” (三)学派虽同,主旨不和 (四)宋明理学研究 (五)清代儒学研究 二、对儒学学术思想的发展及对学术转型的贡献 (一)对儒学学术思想的发展 (二)对儒学学术转型的贡献 第五章 章太炎对儒家思想的阐释 一、论天人关系 (一)基本范畴的界定 (二)对传统天道观的冲击 (三)对人道观的改造 二、论儒家道德 (一)对儒家道德消极因素的批判 (二)对儒家优良道德的转化性继承 (三)对儒家道德的“回归” 三、论儒学的宗教性问题 (一)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历史考察:儒学不是宗教 (二)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现实回答:不能建立孔教 (三)寻求价值重建的载体:建立新佛教 第六章 章太炎儒学思想与时代思潮 一、章太炎儒学思想与改良思潮 (一)改良思潮对其儒学思想的影响 (二)运用儒学批判改良思潮 二、章太炎儒学思想与革命思潮 (一)从经学角度批驳改良思想依托的今文经学 (二)从民族革命角度驳斥改良派的立宪保皇主张 (三)从民主革命角度驳斥改良派的“尊孔”、“复辟”主张 三、章太炎儒学思想与五四新文化思潮 结语 附录 一 国学讲演与历史现场 二 章太炎与中国史学的现代性转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