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农民的选择(从行动到方法)/政治科学研究丛书

中国农民的选择(从行动到方法)/政治科学研究丛书

  • 字数: 25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邓大才|责编:冯春凤
  • 商品条码: 978752036798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6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政治科学研究丛书之一种。 作为一个“三农”大国,农民问题一直是学者关注的 热点。国内外学者对于农民问题的研究汗牛充栋。概括起 来就是两大学派,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理性小农学派,以 马克思为代表的集体化学派。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农民无 法依法个人解决自己的问题,必须走集体化、合作化的道 路。新世纪初,中国“三农”发展到一个瓶颈,“三农” 问题矛盾越越多,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怎么缓解这些矛盾 ?本书作者从农民与社会、农民与市场、改革传统农民以 及研究农民学的方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 看法不是从政策角度来研究“怎么办”,而是想从事实层 面讨论中国农民面临的实际问题。
目录
序言 第一编 农民与社会 第一章 社会化小农:动机与行为 一 小农理论述评与研究视角 二 小农动机与行为:内生逻辑 三 社会化小农动机与行为:货币约束 四 社会化小农行为:悖论解释 第二章 社会化小农:解释当今农户的一种视角 一 社会化小农:定义、形态与计量标准 二 社会化小农:理论假设与分析框架 第三章 社会化小农:一个尝试的分析框架 一 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 二 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 三 制度主义分析框架 四 一个尝试的选择:社会化小农分析框架 第四章 农民生育偏好与行为:社会解构模型 一 文献梳理与问题提出 二 农民生育偏好与行为:逆传统生育 三 农民生育偏好逆变的解释:社会解构模型 四 几个简单结论 第五章 农民行动单位:集体、农户与个人 一 农民行动单位的分析框架 二 当代中国农民行动单位的演变 第六章 “圈层理论”与社会化小农 一 “圈层理论”与小农 二 小农与“市场圈” 三 小农与“就业圈” 四 小农与“投资圈” 五 结论 第七章 社会化小农与乡村治理条件的演变 一 治理空间 二 治理权威 三 治理话语 第二编 农民与市场 第八章 从“以业为商”到“以农为市” 一 传统小农:“以业为商” 二 当今小农与市场:“以农为市” 三 结论 第九章 农户的市场约束与行为逻辑 一 “为买而卖”与“为卖而买”——从需求角度讨论小农与市场 二 “以业为商”与“以农为市”——从供求角度讨论小农与市场 三 “小农的市场”与“市场的小农”——从市场经济地位讨论小农与市场 四 结论 第十章 农民打工:动机与行为逻辑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第一代打工者:饥饿逻辑 三 第二代打工者:货币逻辑 四 第三代打工者:利益逻辑 五 讨论与结论 第三编 小农的改造 第十一章 改造传统农业:经典理论与中国经验 一 大生产改造理论 二 集体化改造理论 三 纵向一体化改造理论 四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五 经典理论的中国适合性与现实路径 第十二章 小农经济、大户经济与农业现代化 一 农村经济大户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必然,是现代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所驱使,又是最终走出传统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束缚的必然选择 二 农村经济大户与农村大户经济的内涵、特征和本质 三 农村大户经济与传统农业下小农经济有本质的区别,已初步具备现代农业的特征 第四编 研究农民的方法 第十三章 在社会化中研究乡村 一 以农民为研究单位 二 以农户为研究单位 三 以村庄为研究单位 四 以区域为研究单位 五 以社会化就业网络为研究单位 第十四章 超越村庄的四种范式:方法论视角 一 施坚雅范式:市场关系 二 弗里德曼范式:宗族关系 三 黄宗智范式:经济关系 四 杜赞奇范式:权力关系 第十五章 如何超越村庄:研究单位的扩展与反思 一 集市(镇)系统取向 二 传统社会网络取向 三 村庄集合取向 四 区域社会取向 五 立体网格模式取向 第十六章 概念建构与概念化:知识再生产的基础 一 抽象事实建构概念 二 借用移植建构 三 比较研究建构 四 发展建构 五 进一步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