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牧草生产者种植决策行为研究

中国牧草生产者种植决策行为研究

  • 字数: 170
  • 出版社: 中国农业
  • 作者: 高海秀//王明利|责编:刘明昌
  • 商品条码: 978710927635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34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研究基于科学回答牧 草生产是否有效益以及牧草 种植者“种还是不种”“种多 少”及发掘相关决策的影响 因素这样一个总目标,依托 农户行为理论同时考虑到牧 草作为中间产品和粮食的竞 争作物,生产者种植决策必 然会受到牧草产业与其终端 消费市场的连接状况以及与 粮食作物的比较效益的影响 这样一个特殊性,使用牧草 生产八个典型省份527户实 地调研问卷资料和牧草产业 经济研究室2011-2018年牧 草生产成本收益定点监测数 据,并辅之以历年主管部门 有限的宏观数据,运用耦合 协调度模型、投入导向的 BCC模型、Malmquist模型 、二元选择模型等实证研究 方法,在测算不同时空条件 下中国牧草产业和草食畜牧 业耦合协调度变化,以及牧 草生产与主要竞争作物—— 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及变化 分析,牧草与粮食的技术效 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趋势变动 及比较的基础上,重点对当 前牧草种植者的生产行为特 征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并分析了基于风险规避视角 的牧草生产者决策行为和不 同经营规模、不同经营类型 的牧草生产者未来种植意愿 及关键影响因素,最后得出 研究结论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在丰富牧草产业经济研究 领域、充实研究内容和拓展 研究视角方面做出了一定的 边际学术贡献。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2.1 概念界定 2.1.1 牧草和牧草产业 2.1.2 牧草生产者 2.1.3 生产行为 2.2 农户行为理论 2.2.1 舒尔茨的农户行为理论 2.2.2 恰亚诺夫的农户行为理论 2.2.3 风险规避型农户行为理论 2.3 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2.3.1 农户种植决策行为的理论分析 2.3.2 牧草生产者种植决策行为分析框架 第三章 中国牧草产业的历史演进与现实约束 3.1 中国牧草产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及政策变迁 3.1.1 萌芽时期(1949-2007年) 3.1.2 成长时期(2008-2014年) 3.1.3 快速发展时期(2015年至今) 3.2 中国牧草产业发展成就 3.2.1 生产形势总体向好,种植结构不断优化 3.2.2 生产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产业基础逐步夯实 3.2.3 发展方式不断创新,多种经营模式涌现 3.2.4 综合效益逐步显现,种养积极性得到提升 3.2.5 已经成长为一个日益重要且不断壮大的农业产业 3.3 中国牧草产业面临的现实约束 3.3.1 传统种养观念改变困难,牧草产业发展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认可 3.3.2 产业科技力量储备不足,核心领域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 3.3.3 产业扶持政策力度不足,发力不够精准 3.3.4 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3.3.5 空间布局尚需优化,草畜结合力度仍待加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牧草产业和畜牧业耦合协调度及空间格局分析 4.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4.1.1 修正的耦合协调度模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