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京华梦寻(北京城市形象变迁研究)

京华梦寻(北京城市形象变迁研究)

  • 字数: 265
  • 出版社: 中西书局
  • 作者: 王妍慧|责编:王宇海
  • 商品条码: 978754751798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0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广告语:千年古都的城市形象如何演变?背后又有什么故事?本书为您一一解读。作为首都的北京在最近千年的发展中,受到各种偶然或必然因素的制约,最终成为我们今天所熟识的城市。本书作者从城市形象入手,结合历史背景,以符号学理论来诠释北京城市形象的演变过程,分析那些留存在文学作品中的记忆片段,试图唤起读者对各种城市生活的共鸣和反思。作者尤其擅长细腻而感性的描写,在历史的融会贯通中,串起帝王宏图与市井生活,同时借助国外城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并结合亲身体验,为读者呈现出另样的北京城市史。
目录
自序 绪论 一座城,留给人的是什么 第一篇 帝制时代的北京城市形象 第一章 金中都的城市形象 第一节 完颜亮与他的理想 第二节 金中都城市形象的物质文化符号 第三节 金中都的文学记忆 第二章 元大都的城市形象 第一节 忽必烈与他的理想 第二节 元大都城市形象的物质文化符号 第三节 元大都的文学记忆 第三章 明清北京的城市形象 第一节 朱棣与他的理想 第二节 明清北京城市形象的物质文化符号 第三节 明清北京的文学记忆 第二篇 民国时期的北京城市形象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北京城市规划 第一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近代都市规划 第二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化都市计划 第三节 日伪统治时期的《北京都市计划大纲》 第二章 民国时期北京城市形象的物质文化符号 第一节 公园 第二节 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 第三节 大学 第四节 博物馆 第五节 图书馆 第六节 报刊 第三章 民国时期北京城市形象的文学记忆 第一节 民国时期北京人的生活环境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北京人的公共话题 第三节 民国时期北京人的社会生活 第三篇 1949至1978年之间的北京城市形象 第一章 1949年后的北京城市规划 第一节 1953年北京市规划草案 第二节 1958年总体规划 第三节 1973年总体规划 第二章 1949至1978年之间北京城市形象的物质文化符号 第一节 天安门广场与长安街 第二节 20世纪50年代十大建筑 第三节 单位大院 第三章 1949至1978年之间北京城市形象的文学记忆 第一节 1949至1978年之间北京作家创作的文学环境 第二节 1949至1978年之间北京人的公共话题 第三节 1949至1978年之间北京人的社会生活 尾声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