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鲁迅翻译思想研究

鲁迅翻译思想研究

  • 字数: 31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冯玉文
  • 商品条码: 978751615218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0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冯玉文1972年生,黑龙江勃利人。1995 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俄罗斯语言与文学专 业,获得学士学位;2004年、2012年毕业于北 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得硕士、 博士学位。现为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在《茅盾研究》《黑龙江社会科 学》《船山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主持完成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 金项目二项:“现代文学俄侨题材作品研究”、 “黑龙江省俄侨文学研究”,主持陕西省教育 厅2013年人文社会科学专项研究项目“现代在 华俄罗斯侨民文学的文化阐释”和陕西省教育 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高校‘中国现代文 学’教学与大学生‘中国梦’的培育研究”,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研 究”。合著《双悬日月照文坛:鲁迅与胡适比 较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等。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鲁迅翻译的目的 第一节 以翻译“立人”的思想建构 一 “立人”思想的源流 二 “立人”中的“立国” 三 “立人”中的“我”与“他” 第二节 以翻译“立人”的实践路径 一 思想革命 二 文学建设 三 语言改造 第二章 鲁迅翻译取材的价值标准 第一节 取舍间的总体考量 一 拒绝暴力:对虚无党小说的放弃与《域外小说集》的 选材 二 取向真实:对苏联主流文学的淡漠与对“同路人”文学的 热衷 三 瞩目边缘:对经典的回避与对弱小民族文学的青睐 第二节 自由平等与博爱诉求 一 批判特权:倡导自由平等 二 弘扬博爱:无所不爱 三 祈望互爱:避免伤害 第三章 鲁迅翻译取材的国家、作家因素 第一节 国家选择中的自身定位 一 法、德、美、英:仰望中的启蒙诉求 二 西班牙、芬兰等弱小民族:寻觅同盟 三 俄、苏:“为人生”精神的契合 四 日本:失落中的华年之忆 第二节 作家选择中的困厄取向 一 盲、流亡、屡被放逐的爱罗先珂 二 “高山小民族”的巴罗哈 三 苦于现实的“同路人” 四 英年早逝的作家 第四章 鲁迅翻译的策略、方法 第一节 欧化策略的源流 一 欧化是一种文化取向 二 欧化翻译策略的形成 三 欧化与异化殊途同归 第二节 欧化策略中的硬译 一 硬译:从翻译精神到翻译方法 二 翻译论战中理性的消隐 三 “硬着头皮译”的回馈 第三节 欧化策略的实践特色 一 有限的硬性欧化 二 普遍的弹性欧化 三 儿童文学的“去欧化” 第五章 鲁迅翻译的路径、方式 第一节 转译:弊端与优势共存 一 转译的弊端 二 转译的发生 三 转译的开拓性 第二节 复译的必要性 一 “非有复译不可” 二 复译的观念迷障 三 理论与现实的抵牾 第六章 鲁迅翻译的预想读者 第一节 预想读者的指向 一 自我改造 二 儿童教育 三 民众启蒙 第二节 预想读者的疏离 一 与大众读者的隔膜 二 对精英读者的期待 三 “分层次”读者的设想 结语 附录一 鲁迅翻译作品国别统计表 附录二 鲁迅对中国翻译事业的贡献 附录三 鲁迅翻译研究成果述评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