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学话语的设问辞格(历时视角的个案分析)

文学话语的设问辞格(历时视角的个案分析)

  • 字数: 250
  • 出版社: 西南师大
  • 作者: 张春泉|责编:何雨婷
  • 商品条码: 978756970453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11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文学话语中的设问辞格 ,别具审美意味,颇有认知 价值。本书从历时视角考察 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学话 语语篇中的设问辞格。全书 分为四篇:上古、中古、近 代、现代。上古部分,在语 篇的文体上兼涉韵体文和散 体文,讨论了《诗经》中的 组合问及其修辞价值,《史 记》“太史公曰”中的设问等 。中古部分,在语篇的文体 上主要以韵体文为主,讨论 了中古时期赋和骈文中的设 问辞格及其审美价值,《文 心雕龙》的设问辞格,唐宋 时期的设问辞格及其审美价 值。近代部分,在语篇的文 体上主要以叙事性较强的戏 剧和小说为主,讨论了元杂 剧中的典型设问及其语用价 值,元明清散文中的设问辞 格及其审美价值。现代文学 部分,在语篇的文体上为 ,分涉诗歌、戏剧、小 说等,讨论了现代诗歌中的 设问及其审美价值,现代话 剧中的设问及其语用价值等 。历时视角考察其实是历史 与逻辑的统一、历时与共时 的辨证,让读者对文学话语 的设问辞格的发展脉络有一 个更为清晰的宏观认知。
作者简介
张春泉,男,湖北安陆人,1974年12月(农历)出生。2003年6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5年7月第一站博士后出站于浙江大学,2014年8月第二站博士后出站于武汉大学。2009年7月至2014年12月为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批准文号:鄂职改办[2009]86号;评审单位:湖北省高校教师高级评委会),2015年1月起为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语用学、修辞学、语义学、逻辑学及术语学和科学传播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迄今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浙江大学学报》、《语言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32篇。独撰出版学术专著2部。与人合著专著3部。参编著作5部。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上古文学话语的设问辞格 《诗经》中的组合问及其修辞价值 《史记》“太史公日”中的设问及其互文性 第二篇 中古文学话语的设问辞格 中古时期赋和骈文中的设问辞格及其审美价值 《文心雕龙》的设问辞格 唐宋诗词中的设问辞格及其审美价值 第三篇 近代文学话语的设问辞格 元杂剧中的典型设问及其语用价值 元明清散文的设问辞格及其审美价值 第四篇 现代文学话语的设问辞格 现代诗歌中设问及其审美价值 现代话剧中的设问及其语用价值 修辞语篇中的问句叙事——《梅雨之夕》和《封锁》中问句的语用修辞比较 《边城》和《金锁记》组合问的语用比较 《围城》中的“激问”句组——兼析交往理性的“围城” 柔石《二月》中书信里的问句——交往理性的“早春二月”之语符呈现 附录I 《水浒传》对话中的组合问 附录Ⅱ 《雷雨》对话中的组合问 附录Ⅲ “不”与非自主变化动词超常组合的句法语境模式 附录Ⅳ 语义语法现象的个案分析 附录V 未收入本书的张春泉其他相关文献目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