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日本物哀美学范畴史研究

日本物哀美学范畴史研究

  • 字数: 253
  • 出版社: 南京大学
  • 作者: 雷芳|责编:郭艳娟
  • 商品条码: 978730523849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36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系统考察日本 古典美学范畴“物哀”在整个 日本文学史中的动态变化过 程的著作。本书按照理念自 身的发展规律,将其划分为 萌芽、雏形、沉潜、确立、 展开五个阶段,分别阐释各 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文论著 作及文学作品中的“物哀”理 论形态、文学表现和美学内 涵。本书可为高校从事日本 文学、日本文论及美学研究 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与学 习参考,也可供广大热爱日 本传统审美文化的读者阅读 。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感物心动:“物哀”的萌生 第一节 “物哀”论的中国古代文论渊源 第二节 “物哀”论的原型 一、“物哀”论与和歌的产生 二、“志·言·诗”与“心·词·歌” 第三节 物感说与“感物”意识 一、天人感应 二、物感说 三、“感物”意识 第四节 上古文学中的“物哀”:感物心动 第五节 “(日文)”的汉译 第二章 消极的“无常感”:“物哀”的雏形 第一节 紫式部的“物哀”论 第二节 “物哀”与《源氏物语》 一、《源氏物语》与平安佛教 二、多重“物哀”审美 第三节 “物哀”与“无常感” 第三章 由飞花落叶而殉死之美:“物哀”的沉潜 第一节 飞花落叶 一、《山家集》的“物哀”:悟道哀深 二、《徒然草》的“物哀”:无常观趣 第二节 中世“幽玄”歌学中的“物哀”形态 一、藤原基俊:“余情余韵”之“哀” 二、藤原俊成:“狭义的幽玄” 三、鸭长明:“余情”即“物哀” 四、藤原定家:“有心”延伸“物哀” 第三节 殉死之美 一、禅宗思想的影响 二、武士道精神的融入 三、《平家物语》的“物哀”美:视死如归 第四章 自然人情礼赞:“物哀”论的确立 第一节 本居宣长“物哀”论的理论框架 一、理论根基:复古神道 二、方法论:解构汉意 三、本体论:“知物哀” 第二节 本居宣长“物哀”论的隐秘动机 一、文学的去政治化 二、“好色”的合理化 三、美学的政治化 第三节 本居宣长“物哀”论的美学话语建构 一、美学话语的选择:是“(日文)”而非“物哀” 二、美学话语的分析:假名优于汉字 三、美学话语的建构:“语音中心主义”的运用 第四节 近世“人情”文学论的谱系 一、伊藤仁斋的汉诗论:诗道“人情” 二、契冲的和歌论:歌道“人情” 三、近松门左卫门的戏剧论:“人情”至上 四、松尾芭蕉的俳谐论:“人情”之诚 五、本居宣长“物哀”论的“人情”本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