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乌托邦之路--一份来自乌尔姆的设计教育方案/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者文库

乌托邦之路--一份来自乌尔姆的设计教育方案/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者文库

  • 字数: 274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何宇|责编:张潜|总主编:黄宗贤
  • 商品条码: 978752036912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7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德国战后文化重建与美国“再教育”政策的背景中 ,在“白玫瑰”精神和文化启蒙理想的指引下,乌尔姆设 计学院于1953年在战后德国的土地上重新延续了被中断的 包豪斯教育思想,延续了19世纪以来现代设计运动和教育 回应现代性冲突的乌托邦构想。然而,乌尔姆设计学院教 育思想的发展道路却并不平坦。学院在获得巨大成绩与国 际认可的同时,其教育思想在特定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下也 陷入了冲突与困境,并最终被迫关闭。 本研究围绕着乌尔姆设计学院教育思想在三个典型历 史阶段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为什么在战后文化启 蒙的理想下延续包豪斯的乌尔姆设计学院教育思想会逐渐 陷入冲突与困境,笔者在多次赴德国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通过对大量原始档案、史料和文献的收集与梳理,以及对 历史现象的理论分析,尝试分析与回答这一问题。 目前,学界对于反思乌尔姆设计学院教育思想的冲突 与困境的研究非常欠缺。笔者尝试从历史梳理和理论反思 两个维度进行系统地个案研究,有助于我们批判地发掘和 借鉴其教育思想。同时,对“乌尔姆现象”的反思也为设 计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维度与思路。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综述 三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四 研究意义 第一章 “我们开始,就从这儿,乌尔姆”——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建立 第一节 西方现代设计的乌托邦之路 一 西方现代设计的乌托邦构想 二 包豪斯教育思想的遗留问题 第二节 现代设计教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重建中的回归 一 美国“再教育”政策下的教育与文化重建 二 现代设计在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建中的复兴 第三节 乌尔姆的文化重建与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建立 一 “白玫瑰”精神中的文化启蒙内涵 二 乌尔姆国民大学的文化启蒙活动 三 来自包豪斯灵感的教育方案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包豪斯与乌尔姆”——文化启蒙理想下对包豪斯教育思想的继承与批判 第一节 乌尔姆的“新包豪斯”教育理念 一 20世纪50年代乌尔姆文化生活 二 包豪斯人在乌尔姆 三 乌尔姆“新包豪斯”的专业教育与实践 第二节 功能主义美学与科学方法论的冲突 一 迈向科学理论与实践的新实验 二 关于包豪斯的继承与批判的观念冲突 第三节 作为美学符号的设计教育思想 一 文化符号与贸易品牌 二 美学符号的政治经济学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炼金术时代的化学”——技术狂热中的科学方法论之争 第一节 后比尔时代的科学方法论勃兴 一 1960年前后的乌尔姆文化生活 二 从功能主义美学走向科学方法论 三 科学方法论在基础课中的植入 四 科学方法论在专业实践中的发展 第二节 两种科学方法论的观念冲突 一 X型人与Y型人的方法论之争 二 学院目标定位的冲突与平衡 第三节 科学方法论的迷思 一 冷漠的“乌尔姆直角” 二 作为“方法”的符号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们游行!向左对齐直到结束” ——改革与批判浪潮申功能主义职业化教育的困境 第一节 高度理性化的功能主义职业化教育 一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丰裕社会中的改革、批判与革命 二 理论与实践相平衡的职业化教育方针 三 新的平衡机制下的科学理论课程 四 各系的功能主义职业化教育与实践 第二节 20世纪60年代后期乌尔姆功能主义职业化教育的困境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