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摩天与摩登--近代上海摩天楼研究(1893-1937)(精)/同济博士论丛

摩天与摩登--近代上海摩天楼研究(1893-1937)(精)/同济博士论丛

  • 字数: 490
  • 出版社: 同济大学
  • 作者: 孙乐|责编:罗璇|总主编:伍江
  • 商品条码: 978756086999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9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对作为时代象征 物的上海近代摩天楼从出 现、发展、繁盛至停滞的 全过程进行完整的历史维 度分析,从社会生态、空 间形态与文化转变交汇的 层面,层层递进地解读上 海摩天楼产生的宏观时代 背景,中观历史轴线上经 历各发展转变阶段的基本 特征,微观层面上摩天楼 单体设计的具体问题,以 及跨学科视角下这一时代 现象背后与城市空间,与 都市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关 联与社会意义。 本书可供建筑学专业 人员参考。
目录
总序 论丛前言 序 前言 引言 0.1 研究缘起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对象与时空 0.2 前人的研究 0.2.1 相关上海近代史、城市史及建筑史的研究 0.2.2 相关摩天楼研究 0.2.3 文献研究途径 0.3 研究内容与方法 0.3.1 研究内容 0.3.2 研究方法 0.4 全书结构 上篇 历史的线索——近代上海摩天楼出现的背景 第1章 摩天楼研究的对象溯源及定义 1.1 摩天楼在美国的发展起源 1.1.1 以“高层办公建筑”(tall office building)为雏形的发端 1.1.2 摩天楼的发源地及第一幢被公认的“摩天楼” 1.2 “skyscraper”(摩天楼)之名称溯源 1.2.1 “skyscraper”的定义阐释 1.2.2 “摩天楼”与“高层建筑”(high.rise building)的概念辨析 1.3 “skyscr·aper”(摩天楼)在中国的引入 1.3.1 公共媒体的引介 1.3.2 “skyscraper”的中文释义及译名发展 1.3.3 单体研究的高度起点和对象限定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摩天楼出现的社会动力——近代上海的现代化 2.1 上海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关键要素 2.1.1 地理要素与行政区划 2.1.2 以进出口贸易与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 2.2 人口发展与“高层办公建筑”的出现 2.2.1 人口增长的基本情况 2.2.2 人口密度与“现代办公建筑” 2.3 上海城市建设的兴起 2.3.1 房地产业的形成 2.3.2 地价发展与房屋高度限制 2.4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引入与发展 2.4.1 美国摩天楼建造中的技术革命 2.4.2 新材料新技术在上海的发展 2.4.3 营造业发展与建筑设备进步 2.5 建筑法规的制定与建筑师专业化之路 2.5.1 建筑法规制定 2.5.2 建筑师的专业化之路 2.6 本章小结 中篇 时间轴上的研究——近代上海摩天楼的发展(1893一1937) 第3章 摩天楼建造的初期发展(1893—1927) 3.1 萌芽:最初的“摩天”建造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