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科举与文学视野下的明代会元及其别集研究

科举与文学视野下的明代会元及其别集研究

  • 字数: 37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周勇|责编:慈明亮
  • 商品条码: 978752037367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6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会元是会试的第一名, 他们是科举文学中最有代表 性的人物。如果要了解明代 知识精英在科举中的生存状 态,会元群体是一个十分典 型的样本。本书秉持大文学 观念,以明代会元群体为对 象,综合运用个案研究、群 体研究和宏观研究,挖掘和 解析了大量不为人重视的明 人别集材料,立体化地探讨 和呈现了明代科举与文学的 关系。考证、述史、论析融 为一体,笔致清通精当。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理解文学的科举视角 第二节 关注科举的文学层面 第三节 群体身份与个体创作 第二章 会元——值得关注的科举群体 第一节 会元的来历 一 科目众多的唐代科举 二 出现“三元”的宋代科举 第二节 明代科举的特点 一 考试体系和科名体系 二 科目设置和评价标准 第三节 明代会元的整体考察 一 生卒与中式之年龄 二 出身之籍贯地域 三 科第名次与所习经典 第三章 会元别集存佚考 第一节 明前期会元别集 一 黄子澄 二 黄观 三 吴溥 四 林志 五 刘定之 六 姚夔 七 商辂 八 岳正 九 彭华 十 陈选 十一 陆 第二节 明中期会元别集 一 章懋 二 吴宽 三 王鏊 四 梁储 五 赵宽 六 储嵯 七 钱福 八 鲁铎 九 董圮 十 邹守益 十一 霍韬 十二 张治 十三 李舜臣 十四 赵时春 十五 唐顺之 十六 林春 十七 许谷 十八 袁炜 十九 陆树声 二十 瞿景淳 二十一 傅夏器 二十二 曹大章 二十三 王锡爵 第三节 明后期会元别集 一 田一俊 二 邓以赞 三 孙鑛 四 冯梦祯 五 萧良有 六 李廷机 七 袁宗道 八 陶望龄 九 汤宾尹 十 顾起元 十一 许獬 十二杨守勤 十三 曹勋 十四 吴伟业 十五 陈名夏 第四章 会元别集中的科举事象 第一节 考试仪注与社会关系 一 国考朝仪 二 杏园恩宴 三 一生世缘 第二节 耳目闻见与理性审思 一 坊牌虚名与功名实效 二 外在设计与内在超越 第三节 教职崇卑与师道存丧 一 举人的选择 二 朝廷的态度 第五章 会元别集的文体问题 第一节 文类体系与编集体例 一 文类体系与文学观念 二 编集体例与文体意识 第二节 文体数量与分布 一 诗文分体数量统计 二 数据形态之启示 第三节 会元别集中的科举文体 一 别集中科举文体的种类和数量 二 策文:具有象征意义的考试文体 第六章 时文语境下的古文之作 第一节 明代时文与古文之关系 一 同质异用的文体性质 二 同步异构的文体形态 第二节 时文正宗与古文正统 一 守正与融通 二 “以时为古”与“以古为时” 第三节 时文之变与古文之变 一 立意驳杂与求奇厌平 二 机法圆熟与藻思清隽 第七章 科名仕宦与文学写作 第一节 会元之任职与“馆阁写作” 一 明代会元的任职情形 二 馆课与讲章:君、臣与治、道之间 第二节 主导文风的馆阁之臣 一 学养、性情与政事的不同倾斜 二 馆阁与山林的平衡 第三节 应和潮流的清华之士 一 在茶陵与前七子之间徘徊 二 名士名师两不妨 第八章 明代中期科举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王鏊的意义 一 科举之制 二 科举之事 三 科举之文 第二节 弘治朝之科举与会元 一 弘治朝之科举史事 二 钱福与董玘:从弘治会元看时文风尚 三 举业与宦业的关联:以会元汪俊为例 结语 附录一 《全明词》及《全明词补编》失收会元词作辑录 附录二 《钦定四书文》所选 附录三 《制义丛话》卷末《题名》所列 附录四 明代会元仕宦简况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