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教育问题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教育问题研究

  • 字数: 360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陈理宣//刘炎欣|责编:王怡石
  • 商品条码: 978701021881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3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继承性与超越性;论 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与价值 论统一的特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本原 理分析人的实践生成、实践的教育特性与教育的实 践特性;阐述实践教育哲学的基本任务、视域范畴 、研究路径以及学理明鉴;论述教育实践主体的主 体性、主体间性与公共性等特性及其演进理路;分 析知识的实践生成与教育生成的相互关系、基本特 征及其相互转化的过程、特点、规律等基本问题; 分析教育实践的本质特征与异化特征以及教育回归 实践本质的基本原则;建构实践的教育行动基本理 论体系。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实践:概念的回溯与谱系梳理 一、“实践”概念的学术谱系及意蕴探析 二、马克思“实践”概念的继承性与超越性 第二章 马克思实践哲学:作为实践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之学理明证 一、马克思生成论实践哲学观 二、马克思实践哲学作为实践教育哲学理论基础的确证性 第三章 “实践”的哲学视域:人的本体存在 一、杜威经验论实践哲学 二、实践哲学思想的现当代钩沉 三、实践哲学思想的后现代转向及“人”的关涉 第四章 实践教育哲学:勾连理论与实践的方法论 一、实践教育哲学的理论创新 二、实践教育哲学的学科任务 三、实践教育哲学的视域范畴 四、实践教育哲学的思维进路 五、实践教育哲学的学理明鉴 第五章 实践与教育:特性、义理与关联 一、“实践”特性的指向及意义诠释 二、教育实践的义理探析 三、实践与教育的系统关联 第六章 融合机理:实践的教育性和教育的实践性 一、实践的终极追求及实践作为“实在善”的必然性 二、实践教育哲学的“实践”意识 三、实践的教育性和教育的实践性 第七章 生命实践:实践教育哲学建构的依归 一、生命的质感 二、生命哲学的论要 三、生命实践的独特内蕴 四、生命的绵延与教育的发生 五、生命实践的审慎 第八章 教育主体的学理演进:从主体性、主体间性到他者性和公共性 一、交往实践的变革语境与时代话语 二、从主体性教育到主体间性教育的逻辑演进 三、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境下教育交往实践观的变革与表征 四、“公共性”回归的教育意蕴与时代诉求 第九章 生成性:实践视角的人及其教育生成的机理 一、人,永远在路上 二、人的“过程与生成” 三、基于生成的教育实践及其路径 第十章 知识的实践生成:从主体具身化到客体符号化 一、知识的实践生成模型 二、知识的间接生成 三、主体化的知识结构 四、知识的增长与人的发展 第十一章 知识教育:从客体化符号到主体化结构 一、知识教育化形式是教育领域永恒的主题 二、教与学的本质问题:知识的主体化 三、知识教与学的过程:知识主体化的生成过程 四、创建学生、知识、教师三者统一的知识场域形式 五、建构实践操作、过程反思与生命体验三环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第十二章 人的自由与解放:教育实践的异化与升华 一、外化、对象化与异化 二、人的本质的回归与人的解放 三、教育对人的异化 四、教育促进人的解放与自由 第十三章 教育行动:教育实践的本真彰显 一、行动与实践 二、教育实践的行动意蕴 三、基于“行动”的教育实践 四、行动意义的教育实践的生成路径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