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制度影响研究

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制度影响研究

  • 字数: 204
  • 出版社: 中国经济
  • 作者: 王月萍
  • 商品条码: 978751366347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5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制度为基石,首先分析了制度是如何影响中小股东权益保护行为的,并沿着以法律为代表的正式制度和以声誉为代表的非正式制度两条路径分析了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制度,然后在对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制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对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影响效果的研究假设,并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t检验、面板随机效应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 本书丰富了公司治理和投资者保护理论,为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切实依据。
作者简介
王月萍,1973年生,山西临汾人,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公司治理、企业战略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已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参与了省部级及湛江市等多项课题的研究。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111现实背景 112理论背景 12研究问题的提出 13研究的意义 14相关概念 141中小股东和中小股东权益保护 142制度 143法律和声誉 15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内容 151研究思路 152研究方法 153研究内容 16研究创新 第2章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原因 211中小股东和控股股东的代理问题 212股东平等原则与资本多数决原则 22制度基础论 23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理论 231法律论 232法律的替代论 233声誉论 24文献综述 241法律保护研究 242声誉保护研究 243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效果的评价研究 244中小股东行为研究 245演化博弈论应用 246述评 25本章小结 第3章制度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影响的理论分析 31制度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行为的影响分析 311中小股东的理性冷漠行为分析 312中小股东的搭便车行为分析 313中小股东的积极维权行为分析 314制度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行为的影响 32中小股东权益的法律特别保护制度的影响分析 321投票机制与救济机制 322投票代理权征集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323证券集团诉讼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33声誉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影响分析 331控股股东声誉 332控股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一次性博弈模型 333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重复博弈模型 34本章小结 第4章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41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制度背景分析 411我国的法律发展背景分析 412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法律现状分析 413社会的声誉现状分析 414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声誉现状分析 42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水平的指标体系 421资产收益权 422指标体系的选择 43法律制度与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水平 431概念模型的提出 432研究假设 44声誉与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水平 441概念模型的提出 442研究假设 45本章小结 第5章研究设计 51样本与数据选择 52变量定义和测量 521因变量——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水平 522立法的自变量 523执法的自变量 524声誉的自变量 53研究方法 531描述性分析 532主成分分析法 533面板随机效应模型 534t检验 535对照组分析 54统计分析软件 55本章小结 第6章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61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水平的描述性分析 611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水平各年比较分析 612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水平各行业比较分析 613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水平各地区分析 62法律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水平 621描述性统计 622法的制定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 623法的实施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 63声誉与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水平 631审计意见与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水平 632跨地上市与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水平 633对照组分析 64本章小结 第7章研究结果和讨论 71假设检验结果 72研究结果的讨论 721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水平 722法的制定和实施与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水平 723声誉与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水平 724未获得支持的假设结果探讨 73启示和建议 731从个体的角度 732从集体的角度 733从社会的角度——建立法治社会和声誉社会 734法律和声誉的共同作用 74本章小结 第8章结论 81主要研究结论 82研究的创新 83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