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2018实施指南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2018实施指南

  • 字数: 0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
  • 作者: 孔令斌//戴彦欣//陈小鸿//陈学武//林群等|责编:王雨滢
  • 商品条码: 9787112254958
  • 版次: 1
  • 页数: 268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快速城镇化和私人机动化的推动下,我国城市都进入了城市规模扩张、交通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为主的快速发展时期。经过近20年的快速建设,城市空间和交通设施的框架基本形成。随着城镇化进入后半场,城市发展与交通设施建设也逐步开始进入存量阶段,快速建设主导时期形成的城市与交通问题也凸显出来,如综合交通不同方式、功能系统之间衔接困难,交通与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脱节、,私人机动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步行、自行车交通空间被挤占,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交通设施与街道“宜车不宜人”和品质不高等等。因此,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城市向绿色发展转型的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各城市针对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用绿色发展来缓解“城市病”,推动城市与交通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城市“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 51328-2018作为在我国城市与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转型时期颁布的国家标准,其目的是指导我国新时期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更加以人为本,走向绿色、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目录
第1章 标准编制说明 1.1 标准编制过程 1.2 本标准在城乡规划标准体系中的地位 1.3 本标准与相关标准规范、政策文件的关系 1.3.1 与95规范的关系与差异 1.3.2 与上层次标准规范的关系 1.3.3 与交通专项标准的关系 1.3.4 与其他相关标准规范之间的关系 1.3.5 与国家相关文件、部门规章之间的关系 1.4 主要思路调整 1.4.1 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目标 1.4.2 增量与存量两个发展阶段 1.4.3 加强与突出综合协调功能 1.4.4 空间性指标向功能性指标转变 1.4.5 综合交通与城市空间、用地协调 1.4.6 进一步强化绿色交通优先 1.4.7 对综合交通新技术发展的回应 1.5 编制重点与框架 第2章 总则 2.1 城市规划体系与标准适用范围 2.1.1 城市规划改革中的综合交通规划 2.1.2 本标准适用范围 2.2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基本原则 第3章 基本规定 3.1 城市交通的定义 3.2 规划范围与年限 3.3 规划目标 3.4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用地的构成与配置要求 3.5 主要指标 3.5.1 城市客运交通中绿色交通的比例 3.5.2 出行时间 3.5.3 城市干路的行程车速 3.6 城市与交通发展阶段与规划差异 3.7 规划内容 第4章 综合交通与城市空间布局 4.1 协同的重要性与规划要点 4.2 城市交通出行距离控制 4.3 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的协调 4.4 城市更新地区的规划要求 4.5 城市交通瓶颈地区的规划与控制要求 第5章 城市交通体系协调 5.1 本章编制说明 5.2 一般规定 5.2.1 协调对象 5.2.2 协调内容 5.2.3 优先原则 5.2.4 协调手段 5.2.5 货运协调 5.3 城市客运交通 5.3.1 分城市的优先策略 5.3.2 分区差别化的组织要求 5.3.3 公共交通的组织要求 5.3.4 拥堵地区的组织要求 5.3.5 旅游城市的组织要求 5.4 城市货运交通 5.5 交通需求管理 第6章 规划实施评估 6.1 本章编制说明 6.2 评估程序 6.3 评估方法 6.4 评估内容 第7章 城市对外交通 7.1 本章编制说明 7.2 一般规定 7.2.1 对外交通衔接 7.2.2 设施规划 7.2.3 减少对外交通对城市的分割 7.3 机场 7.4 铁路 7.5 公路 7.6 港口 第8章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 8.1 本章编制说明 8.2 城市客运枢纽的定义与分类 8.3 客运枢纽的布局选址要求 8.3.1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布局选址 8.3.2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布局选址 8.4 客运枢纽规模与组织要求 8.4.1 综合客运枢纽对外客流集散与转换用地规模控制 8.4.2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用地规模控制 8.4.3 客运枢纽组织要求 8.5 客运枢纽衔接与接驳设施配置要求 8.5.1 客运枢纽交通组织 8.5.2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公共交通配置要求 8.5.3 城市公共交通枢纽交通设施配置要求 8.6 城市客运枢纽用地开发要求 第9章 城市公共交通 9.1 本章编制说明 9.1.1 响应城市交通发展目标的转变 9.1.2 突出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 9.1.3 适应公共交通组织的多样化 9.1.4 标准体系架构与指标调整 9.2 一般规定 9.2.1 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位 9.2.2 集约型公共交通的发展目标 9.2.3 城市公共交通走廊的层级划分与路权要求 9.2.4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体化发展要求 9.2.5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的综合布局要求 9.3 城市公共汽电车 9.3.1 线路层级划分 9.3.2 站点服务面积 9.3.3 车辆发展 9.3.4 场站分类、设施配置与布局规划 9.3.5 用地指标 9.4 轨道交通 9.4.1 时空紧约束的发展背景 9.4.2 以时空服务目标划分轨道功能层次 9.4.3 差别化空间与交通政策优化城市形态 9.4.4 线网规划布局要点 9.4.5 系统制式 9.4.6 加强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规划和交通综合治理 9.4.7 合理预留用地空间 9.5 城市快速公共汽车系统(BRT)与有轨电车 9.5.1 功能定位与布局要求 9.5.2 城市快速公共汽电车系统场站的布局规划要求 9.5.3 城市有轨电车线路与基地的规划控制要求 9.6 辅助型公共交通 9.6.1 辅助型公共交通的发展原则 9.6.2 分时租赁自行车系统的设施规划要求 9.6.3 辅助型公共交通用地的规划控制要求 第10章 步行与非机动车交通 10.1 本章编制说明 10.1.1 “步行”与“非机动车”术语使用 10.1.2 步行交通与非机动车交通合并为一章的考虑 10.1.3 与在编标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标准》的关系 10.2 新背景 10.2.1 绿色交通理念兴起,步行与非机动车交通复兴 10.2.2 非机动车交通组成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电(助)动车比重超过自行车 10.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