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市公共景观的互动式营造

城市公共景观的互动式营造

  • 字数: 306
  • 出版社: 化学工业
  • 作者: 邱慧//易欣|责编:吕梦瑶
  • 商品条码: 978712237675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0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城市公共景观作为城市生态、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不断地与城市、周边及人之间发生着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出于对当前城市公共景观项目中常常出现的各种忽视相互关联的、静止孤立的城市公共景观营策略的反思,作者对互动视角的城市公共景观营造进行研究,将复杂的城市公共景观营造归纳成一系列交互作用的结果,对城市公共景观与城市、公共景观与周边,以及城市公共景观与人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本质关系的深度剖析,并对城市公共景观的未来营造模式进行探索。
作者简介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2005年6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2009年6月毕业于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获风景园林硕士学位,2014年12月毕业于中南大学土木工程规划与管理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6.7至今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任教,主要从事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绿地雨洪管理及相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环境心理学》和《文献检索与应用文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资源科学》、《经济地理》、《安全与环境学报》和《风景园林》等重要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0余篇;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10余项。
目录
第1章 绪论 / 1 1.1 中国城市公共景观建设现状及研究价值 /1 1.2 相关研究综述 /10 1.3 研究目标 /24 1.4 研究内容 /25 1.5 研究方法 /28 1.6 研究框架 /29 第2章 城市公共景观与互动 /31 2.1 城市公共景观 /31 2.2 互动 / 37 2.3 城市公共景观的多维互动关系分析 /41 2.4 现代城市公共景观发展的“多元互动”趋势 /57 2.5 本章小结 /62 第3章 基于互动视角的城市公共景观营造理论基础 / 63 3.1 系统理论——互动的存在基础 /63 3.2 生态理性——互动的伦理价值 /65 3.3 管理理论——互动的运行机制 /66 3.4 活力理论——互动的发生动力 /67 3.5 空间理论——互动的形态建构 /69 3.6 设计策略——互动的实践手法 /70 3.7 行为理论——互动的行为激发 /72 3.8 本章小结 /75 第4章 基于互动视角的城市公共景观营造框架建构 /77 4.1 营造的实质与目标 /77 4.2 营造框架构建的原则 /80 4.3 基于互动视角的城市公共景观营造框架 /82 4.4 互动的营造策略 /89 4.5 本章小结 /94 第5章 互动的内部运行机制 /95 5.1 全过程管控的多方式 /95 5.2 前期构思与策划的多模式 /98 5.3 中期开发实施的多方参与 /105 5.4 后期管理维护的多措施 /109 5.5 本章小结 /111 第6章 互动的外部实践路径——“城市公共景观-城市”的互动 / 113 6.1 城市公共景观与城市自然景观的共生 /113 6.2 城市公共景观与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 /118 6.3 城市公共景观与城市安全的保障 /125 6.4 城市公共景观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促进 /130 6.5 本章小结 /134 第7章 互动的外部实践路径——“城市公共景观-周边”的互动 / 137 7.1 城市公共景观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137 7.2 城市公共景观与周边空间的关联 /142 7.3 城市公共景观与周边功能的交混 /151 7.4 城市公共景观与周边交通的整合 /158 7.5 本章小结 /162 第8章 互动的外部实践路径——“城市公共景观-人”的互动 / 163 8.1 城市公共景观与人的尺度的协调 /163 8.2 城市公共景观与人的心理的激发 /169 8.3 城市公共景观与人的生理的契合 /183 8.4 城市公共景观与人的参与的实现 /189 8.5 本章小结 /193 第9章 城市公共景观营造的互动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 195 9.1 城市公共景观营造的互动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95 9.2 城市公共景观营造的互动性综合评价 /202 9.3 城市公共景观营造的互动性评价实证研究 /214 9.4 本章小结 /232 后记 /233 参考文献 /2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