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移动银行发展研究

中国移动银行发展研究

  • 字数: 249
  • 出版社: 经济管理
  • 作者: 王珊珊|责编:范美琴//李光萌
  • 商品条码: 978750967597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8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移动银行是越来越受传 统银行业客户欢迎的服务。 从表面上看,中国用户在这 项新技术中有着最高的使用 率,但很多用户并不是活跃 用户,或者他们仅仅使用移 动银行来完成最简单的任务 。本书旨在通过确定影响用 户继续使用移动银行的主要 因素(持续使用意图)以及他 们尝试新移动银行功能的行 为意图来找出造成这两个问 题的原因。为此,本书基于 技术接受与使用的统一理论 模型、任务技术匹配模型以 及期望确认模型,开发了一 个集成模型,并从中国的移 动银行用户那里收集了经验 数据,使用偏最小二乘结构 方程模型方法对该集成模型 进行了测试,最后得出研究 结论。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动机和范围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目标 第四节 研究问题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 二、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建模(PLS—SEM) 三、路径分析 第六节 研究贡献 第七节 本书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移动银行研究 一、移动银行定义 二、用户对移动银行的采用意图 三、用户使用移动银行的持续性意图 第二节 本书使用的模型和理论 一、期望确认模型(ECM) 二、技术接受和使用的统一理论(UTAUT) 三、任务技术匹配模型(TTF) 第三节 填补的研究空白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设 第一节 研究假设 一、与TTF因子有关的假设 二、与UTAUT因子有关的假设 三、与ECM因子有关的假设 四、持续性意图和行为意图 第二节 研究模型的构建 第三节 研究假设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研究哲学 一、本体论 二、认识论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方法:定量或定性 第五节 研究设计 第六节 总体与样本 第七节 量表开发 一、任务特征(TAC) 二、技术特征(TEC) 三、任务技术匹配(TTF) 四、性能预期(PE) 五、努力预期(EE) 六、社会影响(SI) 七、便利条件(FC) 八、行为意图(BIextend) 九、确认(CNF) 十、满意度(SAT) 十一、持续性意图(INT) 第八节 使用的量表 第九节 数据收集程序 第十节 数据分析过程 第十一节 研究伦理的考虑 第十二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分析和结果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PLS路径建模方法 第三节 试点研究 一、问卷翻译 二、初步分析 三、问卷修订 第四节 主要调查数据的筛选 一、缺失数据 二、多变量异常值 三、多重共线性测试 四、因子载荷 第五节 主要调查数据分析 一、人口统计学信息 二、反映性测量模型 三、结构模型 四、中介效应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讨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假设检验结果的讨论 一、任务特征、技术特征对任务技术匹配性的影响 (H1:TAC→1TTF;H2:FEC→TTF) 二、任务技术匹配性对满意度和持续性意图的影响 (H3:TTF→SAT;H4:TTF→INT) 三、技术特征对努力预期的影响以及任务技术匹配对性能预期的影响(H5:H5→EE;H6:TTF→PE) 四、性能预期对持续性意图和行为意图的影响 (H7:PE→INT;H8:PE→Blextend) 五、努力预期对持续性意图、行为意图和性能预期的影响 (H9:EE→INT;H10:EE→BIextend;H11:EE→PE) 六、社会影响力对行为意图的影响 (H12:SI→BIextend) 七、便利条件对行为意图的影响 (H13:FC→BIextend) 八、确认对满意度、持续性意图和行为意图的影响 (H14:CNF→SAT;H15:CNF→INT;H16:CNF→BIextend) 九、满意度对持续性意图的影响 (H17:SAT→INT) 十、持续性意图对行为意图的影响 (H18:INT→BIextend) 第三节 中介的讨论 一、ITF→SAT→INT 二、CNF→SAT→INT 三、PE→INT→BIextend和EE→INT→BIextend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建议及结论 第一节 本书贡献 一、理论贡献 二、管理意义 第二节 局限性 一、背景和普遍性方面的局限 二、横截面设计方面的局限性 三、研究视角的局限性 四、研究范围的局限性 第三节 研究建议 第四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构念指标 附录B 移动银行调查问卷 附录C 评估常用方法偏差的程序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