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普遍性的追寻--王弼本体思想研究

普遍性的追寻--王弼本体思想研究

  • 字数: 286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洪千里|责编:伊岚
  • 商品条码: 97875203664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4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王弼玄学思想主要围绕着有无、本末、自然名教、性 情、言意等几组核心概念展开,本书以汉末魏晋思想演变 为线索,为这些概念提供一个整体性的解释框架,认为王 弼对本体之“无”、自然原则的追问无不展现了一种对普 遍性、统一性的追求,同时努力避免普遍原理与具体存在 的分离,试图达到一种具体形态的普遍原理,他的玄学思 想表现出了一种“崇本举末”的理论特质。从逻辑上看, 普遍原理的提出可以将杂多的对象纳入到统一的整体当中 ,但是任何脱离具体存在脱离现实世界的普遍原理都只能 是一种抽象的普遍原理,不能还原真实的世界。王弼将普 遍原理构建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注重普遍原理与具体存在 的统一,这使他的思想更加有理论的生命力。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对象简述 二 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普遍性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普遍性的追寻何以成为问题 第二节 两汉的普遍性危机 第三节 王弼的回应 第二章 明于本数——普遍之“无”的超越性 第一节 以无为本 第二节 名教本于自然 第三节 经学之弊 第三章 系于末度——普遍之无的具体性 第一节 老子之失 第二节 王弼:崇本息末抑或崇本举末? 第三节 以无为用 第四节 因物自然 第五节 随时而变 第四章 崇本举末的理论体系——性情之辨 第一节 性其情 第二节 圣人有情 第五章 崇本举末的理论体系——言意之辨 第一节 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 第二节 得象忘言,得意忘象 第六章 普遍性追求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普遍性追求的先声:何晏 第二节 普遍性追求的衰落:郭象 第三节 普遍性追求的偏离:嵇康 第四节 王弼本体思想在玄学普遍性追求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