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五四新文化(现场与诠释)/近代中国研究集刊

五四新文化(现场与诠释)/近代中国研究集刊

  • 字数: 291
  • 出版社: 上海古籍
  • 作者: 编者: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责编:张祎琛
  • 商品条码: 978753259798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9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辑收入的十篇论文 ,可以说结合“现场”与“ 诠释”维度,给出了“旧锦 新样”的若干可能性。如 有综论性质的文章。张仲 民的《新文化运动的“五 四”起源——关于五四新 文化运动研究的再思考》 一文,指出既往“五四”研 究较少关注的四个面向。 前两个面向,提示两个外 源性势力——天主教系统 与基督教青年会在“五四” “前史”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这种重要性似乎长期为惯 常的“五四”论述所遮蔽。 之后,结合思想内容与媒 介利用问题,再论新文化 运动中所谓“新旧之争”的 实质。复次,结合历史现 场中人的理解与后续“五 四”诠释的理路,强调应 注意分析“五四”爱国运动 “如何”再造新文化运动的 过程。如针对“五四运动” 或“新文化运动”语词概念 本身的文章。陈建守的《 重思“五四”:“五四”的概 念化与历史书写》,集中 探讨了“五四”被概念化的 历史,这关系到“五四运 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 新文化运动”等语词表述 如何出现并相互勾连,“ 五四”的“纪念政治”如何 发生发展,以及“五四”在 某些新运动(如所谓“新启 蒙运动”)中如何被进一步 “政治化”的历史过程。而 对语词概念的考察,尚须 考虑其在空间意义上的流 传接受情形,在此意义上 ,概念史亦可与“地方史” 的关注点有所结合。 本辑作为“五四”专辑 ,意欲通过展示某一些实 践的可能性,参与提示未 来“五四”研究的更多可能 性。而深究“五四”的历史 ,也不见得如一些人忧虑 的那般,必会倾向于消解 “五四”的“意义”。
目录
编者的话 新文化运动的“五四”起源——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研究的再思考………手 勾画在“地方”的五四运动 重思“五四”:“五四”的概念化与历史书写 “五四”后思想界的转变与“新文化运动”一词的 流行 “五四运动”初期诠释史 近代思想全球流衍视野中的章太炎与“五四” 重构文学革命的前史——以胡适叙事为底本 以翻译“谈政治”:“五四”时期杜威与胡适的政治哲学讲演论析 家庭革命:“五四”时期婚姻、家庭制度被问题化的思想倾向 龚自知与云南文化运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