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中外文学中的“罪”研究
字数: 305
出版社: 北京大学
作者: 袁洪庚
商品条码: 9787301315804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58
出版年份: 2020
印次: 1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社会学范畴内的犯罪学仅有100余年的历史。相比之下,文学中的“罪”母题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其精彩纷呈的表现方式不仅映射社会现实,亦承载时代的理念。亘古至今,文学作品中对有关犯罪起因、过程与结果的描写便不绝于缕。 本书研究以“罪”为母题、涉及犯罪的中西文学。 “或许,没有哪一种形式像犯罪文学那样魅力无穷。它的力量在于自身可轻易地转化为不同的形式,融入绚丽的文化,此为本书研究之焦点……”(杰里米·坦布林)社会学范畴内的犯罪学仅有100余年的历史。相比之下,文学中的“罪”母题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其精彩纷呈的表现方式不仅映射社会现实,亦承载时代的理念。亘古至今,文学作品中对有关犯罪起因、过程与结果的描写便不绝于缕。 本书研究以“罪”为母题、涉及犯罪的中西文学。 “或许,没有哪一种形式像犯罪文学那样魅力无穷。它的力量在于自身可轻易地转化为不同的形式,融入绚丽的文化,此为本书研究之焦点……”(杰里米·坦布林)
作者简介
袁洪庚,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HKU);兰州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兼职博士生指导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英语文学、东西方比较文学;在《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中国文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业余从事文学翻译,出版《白色旅馆》等译著11部,在文学界刊物上发表译文(诗)60余篇(首);共发表中英文译作250余万字;主编工具书、教材、论文集、译文集等14部。
目录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编 “罪”在文学中的呈现 第一章 犯罪文学范畴内的侦探小说起源……………………………… 3 侦探小说的渊源及定义……………………………………………… 4 侦探小说问世的背景………………………………………………… 8 经典侦探小说及其“范式”…………………………………………… 12 由侦探小说派生出的变体…………………………………………… 15 第二章 “探罪”叙事的演变与审美……………………………………… 19 从现实到虚构:文学中“罪”的概念………………………………… 19 善与恶的较量:前现代文学中的犯罪……………………………… 26 对峙中的消解:现代犯罪文学中“罪”的悖论……………………… 30 第三章 侦探小说叙事研究史述………………………………………… 37 注重读者反应的早期批评…………………………………………… 38 结构主义贯穿其中的中期批评……………………………………… 41 面向未来的近期批评………………………………………………… 45 攻玉之石:作为叙事个案的《被窃之信》…………………………… 48 第四章 主流与类型犯罪文学中的全景敞视主义……………………… 52 历史背景与理论沿革………………………………………………… 52 主流文学中的直观图解……………………………………………… 55 类型文学中“看”的隐晦政治………………………………………… 59 第二编 递进中的犯罪文学范式 第五章 《俄狄浦斯王》中的侦探小说因子……………………………… 67 “罪”或人与规训的对抗:悲剧与侦探小说的共同母题…………… 67 “突转”与“发现”中孕育的侦探小说范式…………………………… 71 侦探小说因子的重新演绎…………………………………………… 75 第六章 《莫格街谋杀案》中的“罪犯”以及关于“罪”的反讽…………… 80 难以成立的“谋杀案”………………………………………………… 80 隐形权力下非人的“人物” ………………………………………… 83 生活决定意识………………………………………………………… 86 犬儒主义者的矛盾心态……………………………………………… 89 第七章 有无之间的罪:爱伦·坡的首篇侦探小说…………………… 93 爱伦·坡的首篇侦探小说…………………………………………… 93 人心,一部“不容许被阅读的书”…………………………………… 95 窥视者与游荡者的角色分派………………………………………… 97 不可靠叙事者,“我”是谁? ………………………………………… 100 文本,一个有待破解的谜…………………………………………… 102 第八章 P.D.詹姆斯与侦探小说的英国传统………………………… 105 社会派侦探小说家之集大成者…………………………………… 106 “她想把我们造就为更好的人”…………………………………… 108 明晰的场景与氛围………………………………………………… 110 别具匠心的人物塑造……………………………………………… 112 隐性与显形理论…………………………………………………… 114 第三编 消弭“罪”的另类犯罪文学 第九章 《一件臆想杀人案》中的犯罪心理…………………………… 121 “壁橱里的骷髅”与侦探小说范式………………………………… 122 方法与内容:精神分析学的渗透…………………………………… 124 弑父,“想象错觉”中的犯罪焦虑…………………………………… 127 关于罪的形而上思辨……………………………………………… 130 第十章 《塞巴斯蒂安·耐特真实的一生》中的“寻觅”母题………… 134 现代版的俄狄浦斯神话…………………………………………… 134 虚与实之间的文本策略…………………………………………… 139 第十一章 《玫瑰之名》:以“互文”呈现的侦探小说…………………… 147 “互文性”与侦探小说程式………………………………………… 147 戏仿式“互文”中的自我指涉……………………………………… 152 反讽式“互文”中的隐匿反叛……………………………………… 156 第十二章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中的“罪”……………………… 161 激发解读欲望的“化石”…………………………………………… 161 “突转”与“发现”中的悲剧内涵…………………………………… 164 生与死之间的心理现实映射……………………………………… 168 第四编 另辟蹊径的中国犯罪文学 第十三章 公案小说与侦探小说异同辨…………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编 “罪”在文学中的呈现 第一章 犯罪文学范畴内的侦探小说起源……………………………… 3 侦探小说的渊源及定义……………………………………………… 4 侦探小说问世的背景………………………………………………… 8 经典侦探小说及其“范式”…………………………………………… 12 由侦探小说派生出的变体…………………………………………… 15 第二章 “探罪”叙事的演变与审美……………………………………… 19 从现实到虚构:文学中“罪”的概念………………………………… 19 善与恶的较量:前现代文学中的犯罪……………………………… 26 对峙中的消解:现代犯罪文学中“罪”的悖论……………………… 30 第三章 侦探小说叙事研究史述………………………………………… 37 注重读者反应的早期批评…………………………………………… 38 结构主义贯穿其中的中期批评……………………………………… 41 面向未来的近期批评………………………………………………… 45 攻玉之石:作为叙事个案的《被窃之信》…………………………… 48 第四章 主流与类型犯罪文学中的全景敞视主义……………………… 52 历史背景与理论沿革………………………………………………… 52 主流文学中的直观图解……………………………………………… 55 类型文学中“看”的隐晦政治………………………………………… 59 第二编 递进中的犯罪文学范式 第五章 《俄狄浦斯王》中的侦探小说因子……………………………… 67 “罪”或人与规训的对抗:悲剧与侦探小说的共同母题…………… 67 “突转”与“发现”中孕育的侦探小说范式…………………………… 71 侦探小说因子的重新演绎…………………………………………… 75 第六章 《莫格街谋杀案》中的“罪犯”以及关于“罪”的反讽…………… 80 难以成立的“谋杀案”………………………………………………… 80 隐形权力下非人的“人物” ………………………………………… 83 生活决定意识………………………………………………………… 86 犬儒主义者的矛盾心态……………………………………………… 89 第七章 有无之间的罪:爱伦·坡的首篇侦探小说…………………… 93 爱伦·坡的首篇侦探小说…………………………………………… 93 人心,一部“不容许被阅读的书”…………………………………… 95 窥视者与游荡者的角色分派………………………………………… 97 不可靠叙事者,“我”是谁? ………………………………………… 100 文本,一个有待破解的谜…………………………………………… 102 第八章 P.D.詹姆斯与侦探小说的英国传统………………………… 105 社会派侦探小说家之集大成者…………………………………… 106 “她想把我们造就为更好的人”…………………………………… 108 明晰的场景与氛围………………………………………………… 110 别具匠心的人物塑造……………………………………………… 112 隐性与显形理论…………………………………………………… 114 第三编 消弭“罪”的另类犯罪文学 第九章 《一件臆想杀人案》中的犯罪心理…………………………… 121 “壁橱里的骷髅”与侦探小说范式………………………………… 122 方法与内容:精神分析学的渗透…………………………………… 124 弑父,“想象错觉”中的犯罪焦虑…………………………………… 127 关于罪的形而上思辨……………………………………………… 130 第十章 《塞巴斯蒂安·耐特真实的一生》中的“寻觅”母题………… 134 现代版的俄狄浦斯神话…………………………………………… 134 虚与实之间的文本策略…………………………………………… 139 第十一章 《玫瑰之名》:以“互文”呈现的侦探小说…………………… 147 “互文性”与侦探小说程式………………………………………… 147 戏仿式“互文”中的自我指涉……………………………………… 152 反讽式“互文”中的隐匿反叛……………………………………… 156 第十二章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中的“罪”……………………… 161 激发解读欲望的“化石”…………………………………………… 161 “突转”与“发现”中的悲剧内涵…………………………………… 164 生与死之间的心理现实映射……………………………………… 168 第四编 另辟蹊径的中国犯罪文学 第十三章 公案小说与侦探小说异同辨……………………………… 175 中国文化与文学视域里的公案小说……………………………… 175 附会于侦探小说视域里的公案小说……………………………… 183 南辕北辙的道统使两类小说无法交汇…………………………… 189 第十四章 在文学观嬗变中沉浮的中国当代犯罪文学……………… 194 新型犯罪文学侦探小说的勃发与式微…………………………… 194 新语境下取代侦探小说的警探小说……………………………… 198 犯罪文学的复苏及与“纯”小说的重叠…………………………… 200 第十五章 中国当代玄学侦探小说发生论…………………………… 204 玄学侦探小说生成的理论背景…………………………………… 204 由“逆反”到“玄学”的侦探小说…………………………………… 208 不自知自觉的实验者……………………………………………… 214 第十六章 王朔,当代玄学侦探小说的开拓者………………………… 220 被忽略并误读的侦探小说家……………………………………… 220 载道之器,或理念小说……………………………………………… 222 双重博弈:案件侦破中的游戏……………………………………… 224 无法以二分法归纳的人物形象…………………………………… 228 第十七章 格非早期作品中的弗洛伊德主义………………………… 231 窥探人心的悬疑式侦探小说……………………………………… 231 犯罪起因与弗洛伊德主义的“欲望”……………………………… 237 吸引读者参与的可写性文本……………………………………… 243 参考文献………………………………………………………………… 248…………………… 175 中国文化与文学视域里的公案小说……………………………… 175 附会于侦探小说视域里的公案小说……………………………… 183 南辕北辙的道统使两类小说无法交汇…………………………… 189 第十四章 在文学观嬗变中沉浮的中国当代犯罪文学……………… 194 新型犯罪文学侦探小说的勃发与式微…………………………… 194 新语境下取代侦探小说的警探小说……………………………… 198 犯罪文学的复苏及与“纯”小说的重叠…………………………… 200 第十五章 中国当代玄学侦探小说发生论…………………………… 204 玄学侦探小说生成的理论背景…………………………………… 204 由“逆反”到“玄学”的侦探小说…………………………………… 208 不自知自觉的实验者……………………………………………… 214 第十六章 王朔,当代玄学侦探小说的开拓者………………………… 220 被忽略并误读的侦探小说家……………………………………… 220 载道之器,或理念小说……………………………………………… 222 双重博弈:案件侦破中的游戏……………………………………… 224 无法以二分法归纳的人物形象…………………………………… 228 第十七章 格非早期作品中的弗洛伊德主义………………………… 231 窥探人心的悬疑式侦探小说……………………………………… 231 犯罪起因与弗洛伊德主义的“欲望”……………………………… 237 吸引读者参与的可写性文本……………………………………… 243 参考文献………………………………………………………………… 248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