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社会影响评价/同济大学社会科学丛书

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社会影响评价/同济大学社会科学丛书

  • 字数: 490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张俊|责编:孙砚文|总主编:门洪华
  • 商品条码: 978752032845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24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1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社会影响评价的基本研究框架,通过对既有 城市居住区规划社会影响的实证研究,发现产生重要社会 影响的关键空间规划因素和机制,并提出城市居住区规划 社会影响评价的模式和具体的操作路径,不仅预防负面问 题,而且正面引导城市居住区建设成具有宜居性和社会可 持续性的社区。 在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和问卷 数据测度了上海城市居住分异、社区认同、社区参与和社 区冲突的现状。分析了城市居住区规划与居住融合、居住 分异;社区认同感高低;社区参与、社区冲突的关系。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问题 三 研究要义 四 章节简介 第二章 社会影响评价的发展趋势 一 国外社会影响评价的实践发展 二 国外社会影响评价研究变迁 三 国内社会影响评价实践和研究发展 四 社会影响评价实践和研究评述 第三章 城市居住空间社会影响文献综述 一 居住空间社会影响的争论 二 居住生活理想模式的争论 三 居住空间理想模式的争论 四 住区规划社会后果评价研究评述 五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框架 三 研究方法 四 数据来源 第五章 城市居住区规划与居住空间分异 一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测量的方法 二 上海城市居住分异的现状和分析 三 居住区的区位与居住空间分异 四 居住区的密度与居住空间分异 五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社会后果 六 居住区空间混合度与居住空间分异 七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城市居住区规划与社区认同 一 社区认同的测量方法 二 上海城市居住区社区认同的现状与分析 三 居住区区位与居民的社区认同 四 居住区规模与居民的社区认同 五 居住区空间评价与居民的社区认同 六 城市社区认同高低的社会后果 七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城市居住区规划与居民的社区参与 一 居民社区参与的测量方法 二 上海居住区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 三 居住区区位与居民的社区参与 四 居住区密度与居民的社区参与 五 居住区空间混合度与居民的社区参与 六 社区参与程度高低的社会后果 七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城市居住区规划与社区冲突 一 城市社区冲突的测量方法 二 上海居住区社区冲突现状 三 居住区区位与社区冲突 四 居住区密度与社区冲突 五 居住区空间混合度与社区冲突 六 社区冲突的社会后果 七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社会影响机制 一 居住空间分异的社会影响 二 邻里效应的形成与传导机制 三 基于城市规划差异的社区问题形成机制 四 空间规划与社区营造的互动机制 五 本章小结 第十章 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社会影响评价模式 一 社会影响评价的指标与方式 二 国内社会影响评价的经验总结 三 城市居住区规划社会影响评价的原则 四 城市居住区规划社会影响评价的程序 五 城市居住区规划社会影响评价的方法 六 城市居住区规划社会影响评价模式的评估 七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 城市低层次居住空间的分异加速并呈现高分异状态 二 需预防城市居住贫困集中和居住社会排斥及其后果 三 面向参与、和谐、认同、充满机会的居住空间规划 四 分类、开放、关键的居住区规划社会影响评价模式 五 研究局限及将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社会影响评价手册 附录二 各章分工情况 致谢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