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实在论视阈下的多世界理论

实在论视阈下的多世界理论

  • 字数: 202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张丽|责编:冯春凤
  • 商品条码: 978752034100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5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量子革命被公认为是 20世纪三大科学革命之一 ,量子革命的认识论意义 甚至超过相对论革命。从 20世纪后期以来,以埃弗 雷特对量子力学的形式体 系提出的相关态解释逐渐 受到了越来越多物理学家 的支持,同时也使以此为 基础的多世界理论成为当 代物理学哲学中关于量子 测量问题的主导理论,而 且对此问题的研究更涉及 到实在论、概率、因果关 系等诸多科学哲学问题的 讨论。鉴于国内学术界对 量子测量的多世界解释理 论及其相关影响还缺乏系 统的认识和理解,该研究 成果对我国物理学哲学界 有关研究将有一定的促进 作用。
目录
序一 序二 引言 第一章 当代西方物理学哲学前沿问题解读 第一节 当代西方物理学哲学研究的两大议题 一 量子力学的基础问题研究中的埃弗雷特(Everett)解释 二 动力学视角下的狭义相对论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外研究 二 国内研究 第二章 多世界理论提出的理论背景 第一节 “量子测量问题”(Measurement Problem)及其分析 一 测量与经典测量 二 对量子测量问题的考察 第二节 作为正统解释的哥本哈根神话及其困境分析 一 哥本哈根解释的基本思想 二 哥本哈根解释的困境分析 第三节 量子测量问题对传统实在论(客观实在性)的挑战 一 本体论层面上对实在论的放逐 二 在认识论层面对实在论的放逐 第三章 相关态解释理论 第一节 休·埃弗雷特(Hugh Everett)简介 一 早期生活和教育(1930—1953年) 二 普林斯顿时期(1954—1959年) 三 学术沉默期(1959—1968年) 第二节 埃弗雷特对量子测量问题的考察 一 对“波函数塌缩”的最初困惑 二 对正统量子力学形式体系的审视 三 提出量子测量的相关态解释 第三节 相关态解释的哲学意义 一 测量问题是一个哲学问题吗? 二 相关态解释的意义 第四章 量子测量中的多世界解释理论 第一节 量子测量的相关态解释被忽视的原因分析 一 量子力学的形式体系与哲学思辨的对抗 二 传统物理学思想的束缚以及实验的局限性 第二节 “多世界解释”理论的确立 一 狄维特命名多世界解释 二 多心解释 第三节 平行世界 一 平行世界 二 平行世界的实验依据 三 平行世界的入口 四 探求多世界的理论支撑 第五章 成为新正统解释的多世界理论 第一节 多世界解释成为新的主导性理论 一 三代物理学家的书信及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访谈 二 世纪之交时期的相关调查结果 第二节 多世界解释与哥本哈根解释比较研究 一 以普适性克服二元论思想 二 以量子态实在论取代实证论 三 多世界取代单一经典世界 第三节 多世界解释的局限性 一 不解释性 二 多余的本体论与科学幻想 三 退相干问题与模拟世界 第六章 当代西方量子力学哲学的主要议题及其新进展 第一节 量子态实在论 一 量子力学危机与实在论 二 量子态实在论 三 量子态实在论是伪问题吗 第二节 退相干(Decoherence)、多世界与本体论复兴 一 退相干与多世界理论 二 对退相干理论的质疑与反驳 三 本体论的复兴 第三节 关于“唯一结果”概率问题的争论 一 概率的本质 二 多世界理论中是否存在“概率”空间 第七章 当代西方物理学哲学与实在论转向 第一节 对实在论的一般理解 一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主要分歧 二 科学哲学家们的理论观 三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基本立场 第二节 多世界解释的量子态实在论立场 一 实在论的主要特征 二 量子态实在论的实在观 三 多世界解释所蕴含的世界观 第三节 多世界解释的反实在论特征 一 反实在论的主要特征 二 多世界理论对“可观察性”标准的异议 三 多世界解释所蕴含的理论观 结语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