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

  • 字数: 240
  • 出版社: 知识产权
  • 作者: 李亚青//周燕//王静|责编:石红华
  • 商品条码: 978751307137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3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高校思想政 治理论教育作了全面研究和探讨。认为要创新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就要瞄准互联网时代思政课教学改 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建立教学新 模式,在创新中打造有颜值、有温度、有虚有实、 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的思政课,做到浇 花浇根、育人育心,引领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 有担当能创新的时代新人。
目录
第一章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概述 第一节 “互联网+”教育的风起云涌 第二节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 一、“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二、“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第二章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界定及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本质的历史溯源 二、中国共产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灌输理论的发展 三、明确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征 一、“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二、“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第三章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第一节 创新“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构建信仰、信念、信心三位一体的理想信念体系 二、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的价值操守 三、建设以中国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网络精神家园 第二节 创新“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一、完善慕课教学平台建设 二、积极运用情境微课教学 三、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四、创设全时空网络育人环境 五、建立“互联网+”思政联盟 第四章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一、“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困境 二、“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应对策略 第二节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 一、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 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 第五章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一、尊重人性之以人为本 二、跨界融合之思政联盟 三、创新驱动之德育革命 四、重塑结构之网络工程 五、生态开放之美美与共 六、连接一切之“三全”育人 第二节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资源挖掘法 二、协同教育法 三、线上线下混合法 四、沉浸体验法 五、融通协调法 第六章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与途径 第一节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一、“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类型 二、“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 第二节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