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草地牧民与草原文化(一项来自青藏高原的研究)

草地牧民与草原文化(一项来自青藏高原的研究)

  • 字数: 30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刘继杰|责编:许琳
  • 商品条码: 978751619474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4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2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藏族的草地利用方式、 藏族特有的民族文化体系, 都是伴随人与自然的互动而 形成的,对生境的自然环境 与社会环境都有很高的适应 性。在社会和生态变迁的背 景下,藏族生态文化仍可能 对当前的生态实践、生态系 统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我们从生态民族学的视 角出发,以拉萨墨竹工卡县 斯布村和当雄县甲多村作为 研究对象,这两个藏族村落 位于西藏的农牧过渡地带上 ,农牧兼营,但比重有所差 异。通过田野调查,本书梳 理了包含在藏族草地开发利 用过程中的民族文化体系, 并从理论层面分析了藏族文 化在当地草地可持续利用和 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能够发挥 的作用,提出了文化协从机 制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的 意义。从两地的经验来看, 要形成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共 生互利、和谐相处的格局, 可以通过实现人们对藏族生 态文化的自觉,建立藏族传 统生态文化对现代生态实践 的协从机制,促进生态系统 的稳定与平衡。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二 文化与草地、生态研究 三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作为田野点的斯布村与甲多村 一 斯布村与甲多村 二 调查样本的选择及分析 第三章 西藏经济社会变迁 一 经济活动的多元化 二 生活方式的多维转变 第四章 草地利用的主要形式及存在的问题 一 草地利用的主要形式 二 传统草地利用方式的变迁 三 不利于草地利用的行为 第五章 草地利用中的民族文化体系 一 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 二 草地利用的地方特色 三 与草地利用有关的地方组织 第六章 藏族生态认知的影响因素 一 自然环境的烙印 二 历史记忆的影响 三 宗教信仰的作用 四 社会发展的促进 第七章 牧民认知对草地利用的影响 一 社区居民对草原生态的认知 二 社区居民对草地管理的心理认知 第八章 藏族文化对缓解草地利用风险的贡献 一 藏族草地利用过程中的主要风险 二 藏族文化对降低草地利用风险的贡献 第九章 草地可持续利用的民族文化反思 一 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互动 二 文化协从机制与草地可持续利用 三 文化自觉与草地可持续利用 结语 一 作为资本的藏族文化 二 藏族文化对生态系统的适应 三 藏族文化与草地可持续利用 四 文化向生态回归的路径选择 五 构建生态文明共同体与草地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