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力行而不惑(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建所40周年论文集)

力行而不惑(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建所40周年论文集)

  • 字数: 719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编者:朝戈金|责编:慈明亮//杨康//王小溪
  • 商品条码: 978752037261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741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2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文集为庆祝中国社会 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建所 40周年编纂,收有学术论文 43篇,皆为2010-2020年民 族文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发表 的成果。该文集论题广,理 论探索与个案研究成备,多 方面呈现了少数民族文学研 究的大致风貌。文集内容涵 盖了民间文学、作家文学、 文学理论、族别文学发展源 流、少数民族文学资料学和 信息化建设、非物质文化遗 产等论域或专题。在理论和 方法论上,可以看到文学学 的研究与民俗学、语言学、 人类学等学科的结合。比较 的视域、各民族材料的广泛 使用,兼及国际同行成果的 参考借鉴,是其重要特征。
目录
力行而不惑 ——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建所40周年纪念论文集”出版之际 从本土走向世界的中国史诗学 “回到声音”的口头诗学:以口传史诗的文本研究为起点 口头程式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应用 ——基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文献的实证研究 “边地”作为方法与问题 当代学术史中的少数民族古代文学研究检视 周扬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片断 ——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四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史诗范畴与南方史诗的非典型性 哈佛燕京学社与中国口头传统研究的滥觞 ——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为例 威·瓦·拉德洛夫在国际《玛纳斯》学及口头诗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当代柯尔克孜族史诗歌手类型探析 民间文学作品中的根母题与派生母题 ——以哈萨克族爱情叙事诗为例 比较诗学语境中的北宋理学与喀喇汗智学 口头诗学视角下的维吾尔族达斯坦演唱传统 北京木刻版《格斯尔》新旧汉译本比较研究 卫拉特一卡尔梅克《江格尔》在欧洲:以俄罗斯的搜集整理为中心 传说情节植入史诗母题现象 ——以巴林《格斯尔》史诗文本为例 论埃和里特一布拉嘎特英雄史诗 发现边垣 ——纪念《洪古尔》出版七十周年 史诗文本化过程与功能型诗部的形成:基于蒙古文《格斯尔》“勇士复活之部”的文本分析 叙事与话语建构:《格萨尔》史诗的文本化路径阐释 略论《格萨尔》在德格地区的流传 贾芝与《格萨尔》 安多地区《格萨尔》史诗传承的类型特点 《诗镜》文本的注释传统与文学意义 格萨尔史诗的当代传承及其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壮族布洛陀叙事的历史化与经典化 中国神话的创世模式及其“神圣叙述” 民族国家与文化遗产的共构 ——1949-1966年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 傣族史诗的演述人与演述语境 景颇族的文化记忆探析 ——以目瑙纵歌为例 现代人眼中的古代神话 多元化的南方史诗类型思考 ——基于创世史诗《布洛陀》与《崇般突》比较研究 山与海的想象:盘瓠神话中有关族源解释的两种表述 论新时代濒危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 满族说部概念之反思 一梦红楼何处醒 ——假如启动满学视角读《红楼梦》又将怎样 “长坂坡赵云救主”中的赵云形象在达斡尔族、锡伯族说唱中的变化 ——兼论人物形象民族化 朝鲜流亡文人的身份认同与中国朝鲜族移民文学 非遗保护的回望与思考 中国城市艺术节研究反思与展望 从《内蒙春光》到《内蒙人民的胜利》 ——解读新中国第一部蒙古族故事影片的历史与现实 何以“原生态” ——对全球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反思 话语场中的民间艺术:作为商品的泥泥狗在不同语境中的社会生命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成立的前前后后(贾芝日记摘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