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交新媒体空间的公众政治参与研究(以微博为例)

社交新媒体空间的公众政治参与研究(以微博为例)

  • 字数: 260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作者: 赵春丽|责编:郑秀艳
  • 商品条码: 978754267096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81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深度嵌入经济、政 治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 民达到8.02亿,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本书以微 博为例,全面梳理和系统研究了社交新媒体空间的 政治参与。本书提出,社交新媒体是公众政治参与 的重要途径,是公民和外界沟通的重要通道,然而 ,维护政治稳定等是推进社交新媒体政治参与的重 要前提,要推进社交新媒体政治参与的现实制度对 接和法治化,实现社交新媒体、政治参与和社会主 义民主建设的良性互动。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三、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基本观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政治参与、信息技术与民主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政治参与:内涵与类型 一、政治参与的内涵 二、政治参与的形式和类型 第二节 政治参与和民主政治的相关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和民主理论 二、西方国家政治参与和民主理论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政治参与 一、技术和民主的一般关系 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第二章 社交新媒体与政治参与:微博空间政治参与的兴起与结构分析 第一节 微博空间政治参与的兴起 一、微博的发展及其传播特点 二、微博空间政治参与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微博空间政治参与的结构分析 一、主体分析 二、呐容分析 三、客体分析 四、过程分析 五、类型分析 第三节 微博空间政治参与的特点 一、参与主体草根化 二、参与内容微观化 三、参与过程碎片化 六、参与环境复杂化 第三章 微博空间政治参与中的问题 第一节 众声喧哗和精英主导:非理性宣泄和话语垄断的隐忧 一、非理性表达和网络语言暴力:网络民粹主义的话语表征 二、精英话语权的主导:草根话语权的假象 第二节 道德失范和无序参与:失序化和监管规制困境 一、虚假消息泛滥和无序动员 二、失序化背景下的网络监管与规制困境 第三节 商业主义和消费主义:政治冷漠化和公共精神的失落 一、微博消费主义倾向的表征及动因 二、微博消费主义倾向对政治生活的渗透 三、微博消费主义倾向下政治参与的隐忧 第四节 数字鸿沟和信息分化:虚拟空间平等参与权的失衡 一、互联网接入上的数字鸿沟依然存在 二、互联网应用上的“使用鸿沟”及信息分化 第四章 社交新媒体、政治参与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价值与风险 第一节 微博等社交新媒体空间政治参与的价值 一、新媒体技术是发展民主的重要形式和手段 二、新媒体技术提供了多样性的参与实践 三、新媒体技术的参与潜力与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追求具有契合性 第二节 微博空间政治参与对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 二、有利于丰富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路径 三、有利于实践和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第三节 微博等网络新媒体空间政治参与可能的民主风险 一、性质风险:人民作主还是网络力量作主 二、进程风险:政治稳定还是政治动荡 三、结果风险:民主善治还是民粹主义 四、价值风险: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精进还是混乱颠覆 第五章 社交新媒体与政治参与:国际视野的考察 第一节 社交新媒体与西方国家公民的政治参与 一、西方民主赤字的现实 二、社交新媒体与西方国家新抗议活动的兴起 第二节 社交新媒体与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调适 一、西方国家利用新媒体推进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做法 二、西方国家政治参与和民主调试的审视 第三节 微博等社交媒体在“阿拉伯之春”中的政治角色及启示 一、社交新媒体在社会运动中的角色 二、警示与思考 第六章 规避社交新媒体政治参与风险、提升政治参与品质的具体路径 第一节 制度建设:完善参与机制以吸纳无序参与 一、进一步完善社交媒体政务平台建设 二、健全新媒体政治参与的政府回应与吸纳机制 三、建立健全社交新媒体舆论引导机制 第二节 主体培育:提升网络政治素养以促进理性参与 一、政府官员的新媒体执政素养与能力提升 二、新媒体意见领袖的理性自律和责任担当 三、数字公民的缔造与参政能力的提升 四、社交新媒体公共话语空间的建构和社会责任的提升 第三节 价值引领:建设社会主义网络政治文化以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 二、加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的网络传播 三、建构社会主义网络政治文化 四、加快推进互联网伦理道德教育 第四节 法律规约:推动新媒体空间政治参与的法治化 一、完善网络新媒体立法,促进网络治理有法可依 二、加大网络执法力度,依法治理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 第五节 双重保障:确保平等参与和规避非法参与 一、进一步缩小数字鸿沟,确保信息贫困群体平等的网络参与权 二、强化技术支持,以信息技术规避非法参与 结语:推动社交新媒体、政治参与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