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络文化生态场域治理研究

网络文化生态场域治理研究

  • 字数: 320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张绍荣
  • 商品条码: 978701022181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8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因网络双面效应、网络治理的缺失等,文化共 生、产业融合、信息失衡、安全风险、舆论难控并 存。本书探讨了治理网络文化生态需把握的逻辑和 方法,论证了网络文化生态场域治理必须融合“多 主体参与”与“多种手段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网络 文化治理之道和“多边参与、多方参与”的国际网 络文化空间治理变革,实现系统治理生成。在主体 治理维度,应强化党委领导、落实政府管理、确保 企业主体、夯实行业共治、提升网民参与,推进“ 五维一体”主体治理生成。在手段治理维度,技术 是网络文化生态场域治理的基础,人才是网络文化 场域治理生成的关键,市场决定了网络文化的繁荣 发展,法治是规范有序的保障,内容是发展致胜的 核心,协同“五路并进”治理路径生成。在全球治 理维度,应打通网络文化基础设施壁垒,促进不同 网络文化交流互鉴,推动网络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构建网络文化生态全球秩序,统筹国内国际“两个 大局”治理联动生成。
作者简介
张绍荣,男,汉族,四川广元人,1977年2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邮电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重大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青年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4项,主研 哲学社科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团中央规划项目和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在《光明日报》(理论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国青年研究》、《教育与经济》、《新华文摘》等权成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著作3部,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文化部创新奖提名奖和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重庆市发展研究奖一等奖、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和重庆市教育科研技术成果一等奖等各类国家及省部级奖励10余项。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网络文化生态场域的形成分析 一、网络文化的前世今生 二、网络文化场域的形成阐释 三、网络文化蕴含生态特质的属性取向 四、网络文化生态场域的分析架构 第二章 网络文化生态场域的态势现状 一、网络文化生态趋势报告的对比分析 二、不同群体的网络文化生态场景考证 第三章 网络文化生态场域的异化探究 一、网络文化生态场域的异化表象 二、网络文化生态场域的异化根源 第四章 网络文化生态场域的机理解读 一、网络文化生态场域的技术机理 二、网络文化促进人更自由全面发展的化人机理 三、网络话语表达文化引领与时尚生灭的语言机理 四、网络文化有机协同与产业循环的生态机理 第五章 网络文化生态场域的逻辑厘清 一、网络文化生态的场域生成逻辑 二、网络文化生态固有的传播逻辑 三、网络文化治理应持的法治逻辑 四、网络文化强国愿景的战略逻辑 第六章 网络文化生态场域的主体治理 一、强化党委网络文化治理领导权 二、确保政府管理网络文化主导权 三、落实企业治理网络文化的主体责任 四、增强行业组织网络文化的监督引导 五、健全网民自律的公众文化参与机制 第七章 网络文化生态场域的生成路径 一、技术路径——网络文化生态场域的无形命脉 二、人才路径——网络文化生态发展的关键要素 三、市场路径——网络文化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四、法治路径——网络文化开放有序的制度之维 五、内容路径——网络文化生机盎然的制胜内核 第八章 网络文化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愿景 一、网络文化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选择 二、网络文化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要义 三、网络文化命运共同体的推进路径 四、推动网络空间文化自信的逻辑生成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