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论(精)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论(精)

  • 字数: 472
  • 出版社: 上海人民
  • 作者: 关云平|责编:曹怡波
  • 商品条码: 978720816545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17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1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全面论述中 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学术 专著,共分上下两篇。上篇 的时间跨度为1920—1978 年,主要论述中国汽车工业 早期历史中形成的各种模式 ,探究该产业历史结构的转 换以及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下篇主要描绘1978—2008 年中国汽车工业成长的历程 ,并在经济史的研究框架下 分析若干理论问题。本书一 方面以时间顺序来安排篇章 结构,力图展现中国汽车工 业从无到有,做大做强的发 展脉络,另一方面主要采取 专题式探讨,即通过特定的 理论聚焦,来选择合适的个 案,进行指向特定问题的深 度分析,以此来满足经济史 研究的历史与理论之结合。 而各专题研究将不一定严格 限制于相关时段范围内,在 时间上限与下限两方面都有 可能突破,从而更好地对某 一问题进行完整的探讨与分 析。
作者简介
关云平,1975年出生于海南乐东,汉族。1994年高中毕业于海南乐东黄流中学,199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5年起在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任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经理。自大学本科起,先后在《读者》、《中国青年》、《青年文摘》等报刊发表作品近15万字,其中报告文学《红水河,流不尽的爱》获 等部委联合颁发的“保护明天”的好新闻好作品三等奖。“报告文学系列”荣获“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一等奖”。出版过报告文学集《凡尘清唱》,与人合著随笔集《车言车语》。 目前,正在从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1920—2015年)等问题的研究。
目录
序 上篇 中国汽车工业的早期发展(1920—1978年) 绪论 一、学术前史 (一)研究成果追溯 (二)现有研究的不足 (三)本篇的主要创新之处 二、理论平议 (一)比较优势理论 (二)竞争优势理论 三、框架和主要内容 (一)中国汽车工业早期发展阶段与模式 (二)篇章安排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构想与现实的落差:中国汽车工业的萌芽 第一节 近代中国创立汽车工业的构想 一、创立汽车工业构想的历史脉络 二、民国工程界鼓吹创立汽车工业的动因 三、各种构想共同关注的问题 第二节 中国汽车工业的萌芽 一、近代中国创办汽车工业的计划与实践 二、近代中国汽车修理业与配件制造业的兴起 小结 第二章 苏式体系移植模式:一汽的创建与成长 第一节 自主创建汽车工业的方案 一、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的成立 二、《汽车工业建设计划草案》述论 第二节 苏联对华援助和一汽的创立 一、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创立 二、一汽对苏联技术体系的移植 三、一汽建成初期的管理体制 第三节 一汽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运营 一、外部因素对一汽早期发展的影响 二、计划经济时期一汽的发展绩效 三、计划经济时期一汽的产品研发 小结 第三章 苏式体系本土化模式:二汽的创建 第一节 自行设计汽车厂的最初尝试 一、援建古巴汽车配件厂的流产 二、自主建设重庆重型汽车厂 第二节 苏式体系本土化和二汽的创建 一、二汽的早期创建计划及其夭折 二、二汽的正式上马及其选址问题 三、二汽建设和苏式体系的本土化 第三节 二汽的建成投产与早期发展 一、二汽的建成投产与早期生产状况 二、“文化大革命”对二汽的冲击 小结 第四章 渐进演化模式:上海汽车工业的早期发展 第一节 上海汽车工业的渐进演化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汽车修配业的改造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