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古代叙事文法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叙事文法理论研究

  • 字数: 259
  • 出版社: 人民文学
  • 作者: 方志红|责编:徐文凯
  • 商品条码: 978702016090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2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9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的经典文本为依据,从理论话语或命题的角度,以古代理论家讨论最多的关涉到时间、空间、事件、场景、情景、人物、审美、叙述等叙事作品各要素及艺术的部法、章法、笔法理论为框架,系统地钩沉整理了中国古代叙事文法理论。在当前学界试图建立“中国叙事学”,却未能对中国固有的叙事理论进行清理与分析的情况下,显现出较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方志红(1973.05—),女,河南固始人,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和当代文化研究。在《中州学刊》、《思想战线》等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完成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
目录
序 曹顺庆 绪论 一、中国古代“叙事”概念内涵与理论论域 二、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研究现状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部法理论 第一节“结构第一” 一、中国文论“结构”概念考辨 二、李渔论“结构第一” 三、中西叙事结构理论的三对概念比较 第二节“首尾大照应,中间大关锁” 一、“首尾大照应”:论叙事的开头与结尾 二、“中间大关锁”:论叙事中部 三、“常山之蛇”与“巴尔扎克之蛇” ——中西叙事开头、中部、结尾理论比较 第三节“伏脉”理论 一、“伏脉”释义 二、“伏脉”的原则 三、“伏脉”的方式与类型 四、“伏脉”机制的功能 第二章章法理论 第一节起承转结章法 一、起结诸法 二、承转之法 三、起承转结章法的空间节奏美趣 第二节时间章法 一、叙事时间标示的“史公章法” 二、补叙、插叙、夹叙的叙法理论 三、“重述”与叙述频率 第三节“两对章法” 一、“两对章法”释义 二、“两对章法”的类型 三、“对之法”:正对、反对;自对、遥对 四、“两对章法”的独特审美意趣 第三章笔法理论 第一节“《春秋》笔法” 一、“《春秋》笔法”溯源 二、小说叙事“《春秋》笔法”理论 第二节虚实相生 一、虚实范畴的理论界域 二、虚实相生叙事笔法理论 第三节“闲笔”理论 一、“闲笔”解析 二、“闲笔”的类别 三、“闲笔不闲”——闲笔功能论 四、“闲笔”理论的比较分析 结语 一、中国古代叙事理论以“法”为核心内容 二、中国古代叙事理论尚有“道”“义”“意”“气”“趣”等层面 三、中国古代不同文体叙事作品叙事理论之间具有融通性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