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结构性通缩形成机制及调控体系研究

中国结构性通缩形成机制及调控体系研究

  • 字数: 359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龙少波|责编:刘晓红
  • 商品条码: 978752036665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0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2012-2016年中国长时间出现的结构性通缩的 客观现象,探究和总结我国结构性通缩的形成机制,构建 多重机制非对称作用下的结构性通缩理论并得以证实。在 此基础上,建立包括通缩判定、调控底线和目标、预测与 预警、调控原则和措施、调控效果评价及建议在内的中国 结构性通缩调控体系,为中国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构性通缩 的预防和调控提供理论基础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性框 架。该书视角独特,结构合理,体系完整,逻辑严谨,科 学客观地总结了我国结构性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并提出解 决方案,是宏观经济研究工作者、大学师生和政府决策者 参考的一部重要著作。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范畴、内容框架与方法 第四节 基本观点与创新之处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国内外有关通货紧缩的文献综述 第一节 通货紧缩的定义和判定标准的研究 第二节 国内外有关通货紧缩的理论研究 第三节 国内外有关通货紧缩影响的研究 第四节 2012-2016年中国通货紧缩的研究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中国历次通货紧缩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1992年以来中国所经历的四次通货紧缩 第二节 1998-2000年中国通货紧缩 第三节 2001-2002年中国通货紧缩 第四节 2008-2009年中国通货紧缩 第五节 2012-2016年中国通货紧缩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2012-2016年中国结构性通缩形成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CPI与PPI的构成以及四重机制非对称作用 第二节 供需失衡机制非对称作用对结构性通缩影响 第三节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机制非对称作用对结构性通缩影响 第四节 “债务一通缩”机制非对称作用对结构性通缩影响 第五节 劳动力成本机制非对称作用对结构性通缩影响 第六节 小结 第五章 多重机制非对称作用下的中国结构性通缩:因子分析 第一节 宏观经济因素对结构性通缩影响的因子分析 第二节 多重机制对结构性通缩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2012-2016年中国结构性通缩调控措施的效果模拟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多重机制非对称作用下的中国结构性通缩:CPI与PPI背离 第一节 中国CPI与PPI背离特征分析 第二节 中国CPI与PPI背离的文献评述 第三节 中国CPI与PPI背离的MS-VAR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中国CPI与PPI背离的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节 中国CPI与PPI背离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检验 第六节 小结 第七章 多重机制非对称作用下的中国结构性通缩:PPI与CPI的传导 第一节 上游PPI与下游CPI的相互传导机制 第二节 PPI与CPI相互传导关系的文献综述 第三节 PPI与CPI相互传导关系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PPI与CPI相互传导关系的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节 小结 第八章 美国和日本通缩历程与调控经验借鉴 第一节 20世纪以来美国和日本经历的几次通缩 第二节 1929-1933年大萧条时期美国的通货紧缩 第三节 1997-1999年美国的良性通货紧缩 第四节 2008-2009年次贷危机下美国通货紧缩 第五节 2015年美国短暂通货紧缩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