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法律方法阶梯(第四版)

法律方法阶梯(第四版)

  • 字数: 437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郑永流
  • 商品条码: 9787301316320
  • 版次: 4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6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法律方法既是法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亦是法律人必需掌握的实践技巧。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法律方法的理论意义,逐次展示出如何运用法律方法,可称精要。本书编排新颖,图文并茂,结构严整,便利教学:(1)章前提纲挈领,列出本章问题与要义;(2)文中分析了七十多个案例,并运用五十多幅图表说明理论难点;(3)章后备有推荐文献、阅读案例等,作为进阶指引;(4)辅以精选法谚,助人体味;另附幽默小品,亦堪一乐;(5)书后附有教学参考大纲和方案,且配有j教案PPT,方便教师教学参考。 本书为2015年第三版基础上的最新改版。本版拟调整原有篇章结构,使之更符合法律逻辑思维方式的流畅性。全面更新阅读文献和案例部分内容,使之与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合,从而帮助法科学生更好地掌握法律学习和思维方法。同时,结合最新颁布的民法典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全面更新相关内容,使之符合最新的法学教学实践需求。
作者简介
郑永流,男,湖北省麻城县人,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欧法学院法哲学与交叉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政法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目录
导言 法律方法与法律人 1何谓法律人 2法律人为定分止争而生 3法律方法与判断者的价值立场 4法律方法与法治 5本书体系、体例与使用建议 第一章认识法律方法 1法律方法的发生 1 1事实与规范不对称 1 2事实与规范不对称的原因 2法律方法及其体系 2 1法律方法是法律应用中的方法 2 2法律方法的体系 3法律方法的功能 3 1方法改变前提,前提改变结论,结论改变行为 3 2功能发生的机理 4各部门法有自己的方法吗? 4 1宪法的特点及方法 4 2刑法、民法和行政法方法之比较 5法律方法是法定的吗? 5 1中国法的解释条款 5 2奥地利、意大利、德国民法典的解释条款 6法律方法论 6 1法律方法的性质 6 2学界实务界关于法律方法的范围的理解 7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 7 1称谓 7 2法学方法与法律方法的关系 7 3统合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 7 4法律方法论与法学 8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 8 1思维 8 2法律思维 8 3法律思维的要义 第二章法律判断形成的过程 1处理事实和提出案件问题 1 1处理事实 1 2提出案件问题 2寻找规范 2 1法源 2 2法源的顺序 3分析事实构成 3 1规范 3 2法律规则及结构 3 3法律原则及类型 4建构大前提 5涵摄 5 1含义 5 2涵摄的过程 6作出结论 7六步法在事实与规范的不同关系中的应用 第三章法律判断形成的基础方法 1何谓基础方法 1 1推论与亚推论 1 2推论——引出必然性结论 1 3亚推论——引出或然性结论 1 4“实质推理”非推理而是权衡 2演绎 2 1演绎的过程:从一般到特殊 2 2演绎结论的确定性 2 3演绎发生的时间 2 4演绎的类型 3归纳 3 1归纳的过程:从特殊到一般 3 2归纳的功用:一般规则的获取 3 3归纳的局限性:归纳不完全 4设证 4 1设证的过程:从特殊经由一般到特殊 4 2设证的功用:确定思考方向 4 3假设原因 5小结 5 1演绎为推论,归纳和设证是亚推论 5 2演绎、归纳和设证的风险度 6类比 6 1类比不是推论而是彼此比较 6 2类比的造法性 6 3类比与比喻、归纳 6 4类比与归纳、设证、演绎协同作用 7论证 7 1论证的含义与法律论证的目的 7 2法律论证的对象 7 3法律论证的类型 7 4论证与其他方法 8诠释 8 1诠释非方法 8 2诠释与解释 8 3诠释与论证、推论 第四章建构小前提的方法 1冤假错案源于事实不清 2建构小前提的过程 2 1“评价” 2 2“求真” 2 3建构小前提的方法的类型 3生活事实归入法律事实的方法:解释/诠释方法 3 1前理解 3 2诠释循环与等置 3 3对生活事实的解释 3 4具体的法律审查 4求物质性之真的方法 4 1查明 4 2证明 4 3推定 5求言辞之真的方法 5 1认定言辞证据的工作方法 5 2认定言辞证据的逻辑方法 第五章理解法律行为的方法 1法律行为的双重性质 2法律行为的不同含义 2 1法理学上的含义 2 2民法上的含义 2 3行政法上的含义 3民法中法律行为的理解方法 3 1意思表示的理解方法的标准 3 2意思表示的理解对象 3 3民事行为和商事行为的意思认定 3 4意思表示的理解方法 4对合同的理解的特别问题 4 1法律解释与合同理解 4 2格式条款和格式合同的理解 4 3合同漏洞的填补 4 4遗嘱的理解 5行政行为的解释 5 1行政行为的解释立场与方法 5 2行政解释行为举例 5 3对行政行为的解释举例 第六章大前提的建构及方法(一)——有法律规定的情形 1法律规定不明确——法律解释 1 1法律解释的对象——法律文本 1 2法律解释的目的——确定立法者的原意 1 3确定立法者原意的方法——法律解释及体系构成 2字义解释 2 1限制解释 2 2扩张解释 2 3字义解释的疑难 3体系解释 3 1体系解释的根据 3 2体系解释的规则 4历史解释 5主观目的解释 5 1主观目的与客观目的及其冲突 5 2如何获得主观目的 5 3主观目的解释的结果 6解释方法的位阶关系 6 1法院的意见 6 2立法解释与立法、司法解释之间的位阶关系 7客观目的探究 7 1客观目的探究的发生条件 7 2什么是客观目的和如何论证 7 3客观目的探究的结果 8法律修正及方法 8 1明显的内容错误 8 2条文编排疏忽 9正当违背法律 第七章大前提的建构及方法(二)——无法律规定的情形 1何谓法律漏洞 1 1含义 1 2为何有法律漏洞 2法律漏洞的类型 2 1原初漏洞与继发漏洞 2 2私法漏洞与公法漏洞 3有类似的规范参照——类比 3 1个别类比 3 2整体类比 3 3轻重相举 3 4扩张解释与类比 4无类似的规范参照——法律补充 4 1习惯法补充 4 2法官法补充 4 3法理、学说补充 5事项列举穷尽——反向推论 5 1反向推论适用的原理 5 2反向推论适用的条件 6填补法律漏洞方法的选择和总结 第八章大前提的建构及方法(三)——法律原则、一般条款和不确定概念的适用方式 1法律原则 1 1法律原则的特征 1 2法律原则之功用 2原则的类型 2 1制定法外原则 2 2制定法内原则 3原则与规则的比较及关系 4原则的适用 4 1适用条件 4 2制定法外原则的适用 4 3制定法内原则的适用 5原则之间的冲突及解决 5 1原则冲突及冲突类型 5 2冲突的解决方法 6一般条款 6 1含义 6 2区别 6 3一般条款的适用 7不确定概念 7 1不确定概念实例 7 2不确定概念的分类 7 3不确定概念与法律漏洞 7 4不确定概念的适用方式 第九章作出法律结论的方法 1演绎前的等置 2法律结论由演绎得出 2 1在载人汽车中盗窃案 2 2泸州遗产继承案 3法律方法体系大观 4判决只是一种意见 5案例分析示例 附录一 第一部分索引 一、 术语索引 二、 图表索引 三、 重要案例及所涉主题索引 第二部分法律解释的文件 附录二教学参考材料 一、 《法律方法》教学方案 二、 课堂讨论案例选 三、 学生作业选:陈×诉上海市杨浦区民政局双重国籍婚姻撤销案 四、 2012年《法律方法》课程总结 五、 课堂讲授PPT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说明 第三版说明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