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教学诠释学

教学诠释学

  • 字数: 205
  • 出版社: 华东师大
  • 作者: 杨四耕|责编:刘佳
  • 商品条码: 978757600394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8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教师讲述课堂转型的意义和具体的做法。课堂 教学的核心意义在于培养孩子们自我修复能力,传递一种 生活态度,让他们彻底明白:生命的厚度,在于拥有静谧 的时光,让心灵不再忙碌;人生最美是淡然,笑看红尘纷 扰,不过是千帆竞过后的空寂;接受生命中的遗憾,珍惜 生命中的感动,让心溢满宁静与幸福,以此提高课堂教学 有效性。
目录
前言 文化与眼光 第一章 诠释学方法 一、诠释学方法的转向 二、诠释学方法的要义 三、诠释学方法与教育研究 第二章 一个教学论难题 一、凯洛夫教学论体系 二、一种积极的怀疑论 三、“凯洛夫问题”的实质 第三章 教学的诠释学取向 一、从认识论到诠释学 二、教学的诠释学取向 三、教学理解何以可能 第四章 教学的领域是理解的领域 一、教学理解观的反思与批判 二、在对话中重建教学理解 三、从实践诠释学的观点看 第五章 教学理解与人文化成 一、教学理解的本体论基础 二、教学理解内蕴于教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理解与人文化成 第六章 教学理解的内在结构 一、教学理解的构成要素 二、教学理解要素的构成方式 第七章 教学理解的主要类型 一、知识取向的教学理解 二、实践取向的教学理解 三、解放取向的教学理解 第八章 教学理解的过程 一、教学理解的“内循环”过程 二、教学理解的“外循环”过程 第九章 教学理解的方法 一、方法还是理解:两难的选择 二、教学理解方法的特征 三、通向理解的“非方法” 第十章 教学理解的客观尺度 一、考察客观性的三个维度 二、教学理解的客观性问题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