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资源与社会--以商周时期铜器流通为中心

资源与社会--以商周时期铜器流通为中心

  • 字数: 35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黎海超|责编:郭鹏
  • 商品条码: 978752037152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1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1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资源与社会的关系是考 古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本 书以商周时期铜器资源为中 心,首先进行系统性的考古 学研究,然后针对性地开展 科技分析,以“形”“工”“料” 结合的思路全面复原了商周 时期铜器的生产和流通体系 。 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 其他类别的资源,参考考古 学材料以及甲骨卜辞和金文 等文献资料,提出早中商时 期、晚商时期和西周时期存 在着各具特征的资源流通模 式。三个时期可分别用“筑 城聚珍”“器料官营”以及“授 命分器”来概括。最后,作 者以中心与周边的关系为视 角,阐释了资源与社会的互 动过程及其机理。 本书以全新的思路与方 法系统性地构建起商周时期 的资源与社会体系,同时也 为考古和科技的有机结合提 供了典型案例。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缘起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商周时期青铜器生产体系及矿料来源研究 二 商周时期其他类别资源的研究 三 相关的理论性探索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 研究目的与思路 二 微量元素分组法的原理与应用 第四节 本书研究采用的相关标准 一 分期标准 二 数据测量和采集标准 第二章 商时期——由“筑城聚珍”到“器料官营” 第一节 商时期的采矿与铸铜遗址研究 一 采矿遗址研究 二 铸铜遗址研究 第二节 “筑城聚珍”——早、中商时期以城为中心的资源获取模式 一 商文化区域内的中央与地方——郑州商城与盘龙城 二 商文化区域外的周边地区——中商时期的城洋铜器群 三 小结 第三节 “器料官营”——晚商时期的铜器流通体系 一 商文化区域内的铜业资源分配 二 商文化区域内、外间的资源流通 第三章 “授命分器”——西周时期的铜器流通体系 第一节 西周时期的采矿、铸铜遗址研究 一 采矿遗址研究 二 铸铜遗址研究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铜器流通体系 一 姬姓诸侯 二 非姬封国 三 腹心之地——周原遗址 四 王土之外——高砂脊与炭河里遗址 五 其他地点 第三节 金文所见的铜料与铜器 一 带“金”字铭文 二 带“作”字铭文 三 小结 第四章 资源与社会 第一节 初现分封——早、中商时期 一 早、中商时期的铜器生产格局 二 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流通 三 中心与周边视角下的资源流通 第二节 集权之始——晚商时期 一 晚商时期的铜器流通体系及铜料流通网络 二 商王朝与长江流域土著文化的关联 三 中、晚商之变一资源、政体、礼制 第三节 分封定国——西周时期 一 西周铜器的流通体系 二 原始瓷器的流通 三 资源体系与分封制度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