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融合(转型中的媒介体制与新闻业)/新时代的新闻传播研究系列丛书

融合(转型中的媒介体制与新闻业)/新时代的新闻传播研究系列丛书

  • 字数: 252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刘兆明|责编:彭莎莉
  • 商品条码: 978752036888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7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时代的新闻传播 研究”系列丛书。 以“融合”为核心意象的数字化转型,是互联网兴起 后新闻业发展的基本愿景。与此同时,基于新传播技术革 命,以模糊旧有体系边界为特征的“融合”也使得新闻业 经历着双重危机:商业模式和生产模式的危机。以此论说 为背景,本研究旨在一个相对开放的话语建构——“融合 架构”中,探讨 “融合”与新闻业转型之间的互动关系, 并试图解决以下具体问题:融合架构中呈现出怎样的传播 与社会图景?在这样变化的图景中,新闻业,特别是新闻 生产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何意义?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融合”的数字化转型历程:基本模式、国家战略与地方经验 第一节 替代论到融合论 第二节 基本模式:“融合”早期的报业数字化转型 一 “转网”模式 二 “纸质报+网络报”模式 三 “电子纸移动报”模式 四 数字化与理念转型 第三节 国家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的媒体融合 一 媒体融合政策 二 重建样板:《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三 连接VS控制:互联网思维与传统媒体思维 四 效果与意涵 第四节 地方经验:以上海为个案的考察 一 上海报业数字化转型的由来 二 上海报业数字化转型早期的经验 三 上海报业数字化转型早期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四 上海当下的媒体融合探索 小结 第三章 “融合体制”下的新闻生产模式——基于新民网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新民晚报新民网融合历程 一 “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与新民网 二 基于新闻生产的融合基础 三 报网融合双方的组织体制 第二节 专业模式和组织内协同模式 一“融合新闻”:普利策奖样本 二 专业模式:“融合”中的身份认同障碍 三 组织内协同模式:基于协作的工作机制 第三节 社会化合作模式:新闻生产共同体 一 作为“过程”的新闻与大众自传播 二 议程热点:非常态融合项目 三 新民民调:常态融合项目 四 社交媒体平台与突发事件报道 第四节 报网融合实践中的新闻生产网络 一 融合下的新闻生产空间 二 空间邻近性和新闻生产网络 三 组织化网络和社会化网络 小结 第四章 受众视角:“融合体制”下的新闻消费模式 第一节 作为受众连接点的新闻 一 碎片化的泛新闻 二 跟帖评论与信息过滤 三 待完成的新闻对话 第二节 新闻消费:需求端的融合 一 受众新闻消费模式 二 谁对消息负责? 三 新型的记者一受众关系 第三节 新闻消费到消费型新闻生产 一 新闻消费或“新闻工作”? 二“分享”和“深入挖掘”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