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经济史新论(1949-2019上中下)

中国经济史新论(1949-2019上中下)

  • 字数: 1640
  • 出版社: 经济科学
  • 作者: 杨德才|责编:郎晶
  • 商品条码: 978752181726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339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2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一如从前依然采取史论结合的写作方式,首先按 专题对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史实进行系统梳理描述,然后 再运用相关经济学原理进行必要的理论阐释。基于中共十 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定,本书在 结构和体系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在结构上以“1949-1978年 间的经济发展”、“1979-2012年间的经济发展”和“2013 年以来的经济发展”分为上中下三篇;在体系上则不完全 按时间顺序,而是按照三个阶段里的重大经济专题分章布 局,以深化对新中国经济史重大问题的研究。
作者简介
杨德才,男,1965年11月出生,安徽当涂人。历史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现为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时兼任江苏省政协常委,江苏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致公党江苏省委副主委,中国致公党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学术兼职主要为: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江苏省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新制度经济学、中国经济史、发展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问题。
目录
上篇 1949-1978年间的经济发展 第1章 中国经济增长总论:1949-2019年 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 70年经济增长:惊人的业绩 阶段划分及典型性特征 1949-1978年的经济增长 1979-2012年的经济增长 2013年以来的经济增长 70年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第2章 新中国成立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及其制度构建 为稳定、恢复经济而努力 社会主义改造与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 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与管理 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效果 计划经济体制的失败与反思 第3章 工业化建设:从启动到曲折发展 新中国工业化启动的条件 工业化战略比较与选择 工业化的启动:曲折中向前推进 钢铁工业的突起:产量与效率变化 处于变动中的工业生产的制度与组织 计划体制下的托拉斯活动与绩效 结构演进与霍夫曼比例变动 对改革前的工业化的总体评价 第4章 农业发展:从耕者有其田到人民公社体制 一场伟大的革命:土地改革及其绩效 经济人、个体农民与农村分化 粮食购销:从征购到统购统销 统购统销制度的实施、发展与终结 生产组织制度变革:从互助合作到高级社 粮食“卫星”上天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年困难时期”:数据与原因 流星划过:胎死腹中的包产到户 无奈的调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制度的确立 大寨:一个被全国学习的农业榜样 农业资本流出及其估计 技术进步与农业生产率变动 第5章 工商经济:从改造到计划管理 新中国对私营工商经济的认识 改造的制度选择:从四马分肥到定息 改造起步:契约约束与替代改组 改造升级:从公私合营到全面国营 个案解剖1:无锡荣氏企业的改造 个案解剖2:芜湖米市的改造 改造个体手工业和个体商业 工商业全民化与市场持续收敛 商品短缺、人情化交易与票证供应制度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