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发展论

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发展论

  • 字数: 250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刘莉|责编:洪琼
  • 商品条码: 97870102229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7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0CKS015)结 项成果。城市是人类重要的空间聚合形态,几千年间城市 空间不断地扩张、分化、裂变,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 化产生深刻影响。本书从马克思主义的视野纵向勾勒从“ 原始初城”—奴隶制古典“城邦城市”—封建“政治城市 ”—“工场手工业城市”—资本主义“大工业城市”—“ 垄断城市”—“后大都市”的国际城市空间演变的脉络, 并揭示城市空间演变的普遍规律、历史动因以及人的活动 机制。 本书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思想为基底,吸纳新马克 思主义城市理论的资源,在把握全球城市演变的空间趋势 、内在规律和动力机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城市化的目标导向、政策设定以及经验教训来进行“中国 研磨”、“中国再释”,围绕中国城市空间发展“高效公 平美善”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提出优化空间结构、提升空 间形象、维护空间正义的中国特色路径和发展策略。
目录
序 导论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空间景观和空间地形的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出场、“再场”与“在场” 第三节 对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剖析和价值定位 第四节 研究脉络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城市空间发展动力论 第一节 社会分工是城市产生和空间发展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城市产生和空间发展的“助推剂” 第三节 所有制形式的更替是城市空间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四节 城市空间发展规律:显“线”和隐“线”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论早期“工业城市”空间形态 第一节 资本主义城市化中城乡分隔的空间格局的加深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出城市新空间景观 第三节 早期大工业城市中阶级关系的空间地理表达 第四节 马克思恩格斯城市空间批判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三章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城市”的空间重塑 第一节 城市消费景观重塑:日常生活的全面异化 第二节 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垄断城市的“空间生产” 第三节 都市社会运动焦点:对“空间干预”的反抗 第四节 “垄断城市”空间重塑的现代主义文化逻辑 第四章 全球资本主义时期“后大都市”的空间裂变 第一节 “灵活积累体制”推动城市空间景观的“后现代化” 第二节 后福特体制生产出“多核多线”城市的空间结构 第三节 资本全球经济网络中城市的“全球空间节点性” 第四节 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中“后大都市”的空间裂变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苏联和中国城市化理论和实践 第一节 苏联城市化理论和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市化理论和城市化历史成就 第三节 中国城市化的特点、问题和未来发展要求 第六章 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城市空间发展方向 第一节 资本的全球生产结构中中国城市发展的空间趋向 第二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城市空间生产的趋向及问题 第三节 新时代优化城市空间建设和提升城市空间正义 结语 改革开放下中国城市的空间发展样本:广州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