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稳增长与防风险(中国经济双底线政策的形成与转换)

稳增长与防风险(中国经济双底线政策的形成与转换)

  • 字数: 200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毛振华|责编:王晓卿
  • 商品条码: 978752016732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2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总结了2006年 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和政策 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 进行了理论反思,是对宏观 经济政策改革与创新进行系 统研究的力作。全书以“双 底线政策的形成与转换”为 主线,对2006~2019年中 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 、政策框架、工具创新等进 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 向读者清晰展示了中国经济 转折所带来的宏观经济政策 调整以及宏观经济思想的转 变。 本书将宏观金融与宏观 经济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把债务累积带来的系统性 风险作为本书研究的重点, 全面强调宏观债务管理在宏 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地位, 为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理 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前瞻 性思考。
作者简介
毛振华先生为中诚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曾先后在湖北省统计局、省委政策研究室、海南省政府研究中心、国务院研究室等单位人事经济研究工作,1992年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信用服务机构—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毛振华先生毕业于武汉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毛振华先生为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企业家论坛理事、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并受聘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
目录
第一章 颇具理论研究价值的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政策 一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双底线思维的形成 二 双底线思维的逻辑体系 第二章 宏观调控理论的形成与演化 一 宏观调控概述 二 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 三 中国的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 第三章 高速增长末期以“双防”为核心的宏观调控(2006~2008年) 一 高速增长末期的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下的繁荣 二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三 宏观调控和经济政策以“双防”为核心 四 对本阶段宏观调控政策的评价 第四章 金融危机至后危机时期的宏观调控(2008~2012年) 一 金融危机至后危机时期的中国经济 二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三 反危机时期的宏观调控:从“四万亿元”刺激向微刺激的转变 四 对本阶段逆周期调控政策的评价 第五章 转向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宏观调控(2013~2016年) 一 2013~2016年中国经济的表现 二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三 宏观调控逐渐转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 对本阶段宏观调控政策的评价 第六章 金融危机以来宏观调控总结:双底线思维的形成 一 宏观调控目标:基本以稳增长为核心 二 配合总量性政策,增强结构性调控力量 三 完善“三位一体”调控模式,短期调控与长期改革相结合 四 创新宏观调控理念,调控方式转向常态化 五 转变调控思维,底线思维形成 第七章 内部风险与大国博弈双重约束下的宏观调控(2016~2019年) 一 2016~2019年的宏观经济表现 二 2016年下半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政策 三 本阶段政策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四 对本阶段政策调整的评价 第八章 中国宏观调控背景发生重大变化 一 外部形势“稳中有变”,不确定性增加 二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但结构性问题依然难解 三 高杠杆对宏观政策腾挪空间的约束持续存在 四 人口红利继续弱化,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大 五 内外环境变化,宏观调控需要新思路 第九章 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债务风险和金融稳定 一 中国债务风险的成因: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部门轮番加杠杆 二 中国宏观债务风险现状:债务结构严重失衡,付息压力较大 三 中国债务风险存在的隐患及对危机传导路径的逻辑分析 第十章 稳增长与防风险双底线宏观调控体系的构建 一 新形势下宏观调控要正确认识几大问题 二 构建双底线思维下的宏观调控体系 三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政策平稳转换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