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面向未来的空气净化技术与测试评价方法/室内健康环境营造技术丛书

面向未来的空气净化技术与测试评价方法/室内健康环境营造技术丛书

  • 字数: 398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
  • 作者: 编者:路宾//冯昕|责编:张文胜
  • 商品条码: 978711225336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6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11章,各章 主要内容分别为: 第1章主要介绍了室内外 空气质量相关标准,以及我 国室内外空气污染现状。结 合相关调研报告,分析了我 国大型公共建筑、医疗卫生 建筑、地下车库以及厨房等 常见民用建筑内的主要空气 污染物的种类、来源以及危 害,并简单介绍了污染物的 健康负担。 第2章根据空气中污染物 的不同种类,分别介绍针对 颗粒物与气态污染物的净化 技术。详细介绍了不同净化 技术针对颗粒物或者气态污 染物的净化机理以及不同净 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 状,并且对比分析了不同空 气净化技术的优缺点,为读 者选择合适的空气净化技术 提供一定的参考。 第3章介绍了新型电凝并 静电增强过滤装置以及基于 该装置的新风净化机的优化 设计研究。研制的静电增强 过滤装置和新风净化机具有 高效低阻的特性,对于降低 建筑运行能耗具有重要作用 。 第4章对现有梯度滤料的 概念和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反问题 求解的新型梯度过滤器的设 计方法,能够陕速准确的达 到设计目标,依据此设计方 法完成了梯度过滤器的研制 。 第5章通过讲述新风设备 概念、分类、净化原理,对 比不同类型新风设备优缺点 ,详细阐述了新风设备的常 用净化技术。在此基础上针 对室内污染状况如何对新风 设备的净化技术选择、功能 模块设计、控制系统设计及 结构初步设计及CFD技术进 行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 风设备整体设计方案。 第6章鉴于空气净化设备 在民用建筑应用的重要性, 重点介绍了空气净化设备在 民用建筑中的应用方式、空 气净化设备的性能要求及实 际应用中的选型方法,并介 绍了长效低阻免维护空气净 化预处理技术在重污染场所 的应用。 第7章从一般通风系统用 空气过滤器和新风净化机两 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国内外 的标准体系,并指出了现行 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并对标准的未来发展提出展 望。 第8章针对现行国内外标 准试验方法体系中,所采纳 各种试验粉尘粒径分布特征 均与大气尘实际分布特征存 在较大差异,难以反映空气 净化设备实际运行性能的主 要问题,通过开展室外大气 尘粒径分布特征调研测试, 研究归纳其规律性特征,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实 际大气颗粒物特征的新型标 准试验尘及试验方法。 第9章在遵循传统的生命 周期评价理念和方法的基础 上,综合国家发展高端绿色 产品制造的要求,以一种新 的视野和理念从产品设计阶 段评价、生产过程评价、使 用评价、售后服务评价和产 品废弃处理评价等方面对空 气净化装置全生命周期的评 价进行了介绍,并对全生命 周期综合评价未来工作进行 了展望。 第10章针对室内环境及 净化设备相关检测往往是短 期测试,无法实现全过程监 测这一问题,展开三部分的 探讨。首先,介绍室内空气 质量和空气净化设备性能监 测平台架构及传感器原理; 其次,介绍《建筑室内空气 质量监测与评价标准》 T/CES 615-2019标准;内容 ;最后,分别介绍室内空气 质量监测和新风机性能监测 案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 ;析。 第11章针对当前疫情防 护需求,概述了国内外主要 技术标准中对于环境空气微 生物限值要求,传统的空气 悬浮微生物处理净化技术的 主要技术特点及工作原理, 以及各类技术在处理空气悬 浮微生物时的主要缺点。同 时,本章对传统的微生物采 样检测技术、2000年后新 兴发展的紫外激光诱导荧光 检测技术的原理与特点,以 及当前我国标准体系中空气 净化设备微生物去除净化效 果的标准评价方法进行了介 绍。
目录
序 前言 上篇 面向未来的空气净化技术 第1章 室内环境中的典型污染物 1.1 概述 1.2 国内外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1.3 我国室内外空气污染现状 1.4 常见民用建筑物内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及其危害 1.5 常见民用建筑物内的主要空气污染物来源及危害 1.6 污染物健康负担 1.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现有的空气净化处理技术 2.1 引言 2.2 针对颗粒物的净化处理技术 2.3 针对气态污染物的净化处理技术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基于静电增强的空气净化处理技术 3.1 引言 3.2 新型电凝并静电增强过滤装置 3.3 静电增强新风净化机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基于梯度复合材料的空气净化处理技术 4.1 传统滤料及其应用现状 4.2 基于反问题设计方法的梯度滤器设计 4.3 基于反问题设计方法的梯度滤料产品研发示例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空气净化设备的研究设计与优化 5.1 引言 5.2 新风设备设计总体方案 5.3 空气净化设备3D数值模拟模型及优化分析 5.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空气净化设备应用效果评价 6.1 引言 6.2 空气净化设备在民用建筑中应用的重要性 6.3 空气净化设备性能要求及应用 6.4 针对重污染场所的长效低阻免维护空气净化预处理技术 6.5 小结 参考文献 下篇 面向未来的空气净化设备测试评价体系 第7章 国内外空气净化设备测试评价标准体系 7.1 引言 7.2 空气过滤器 7.3 新风净化机 7.4 现行标准面临争议与挑战 7.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基于实际大气颗粒物特征的新型标准试验尘及试验方法 8.1 引言 8.2 大气尘实际粒径分布特征调研测试 8.3 室外大气尘粒径分布特征监测结果分析 8.4 室内大气尘粒径分布特征以及室内外大气尘计径I/O比 8.5 基于实际大气特征的新型标准试验尘研发与性能评价 8.6 基于新型标准试验尘的空气净化过滤装置性能评价应用测试 8.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空气净化装置全生命周期综合评价方法 9.1 引言 9.2 设计阶段评价 9.3 生产过程评价 9.4 使用评价 9.5 售后服务评价 9.6 产品废弃处理评价 9.7 全生命周期综合评价未来工作 9.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室内空气质量及空气净化设备性能监测和评价 10.1 引言 10.2 室内空气质量及空气净化设备性能监测系统的建构 10.3 协会标准《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标准》T/CECS 615-2019内容介绍 10.4 室内空气质量及空气净化设备监测案例 参考文献 第11章 环境空气中致病微生物净化处理技术与评价 11.1 引言 11.2 国内外室内微生物浓度限值标准 11.3 环境空气中致病微生物净化处理技术 11.4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与评价方法 11.5 空气净化设备微生物净化能力的评价方法 11.6 小结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