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现代诗人的思想文化阐释

中国现代诗人的思想文化阐释

  • 字数: 256
  • 出版社: 中国画报
  • 作者: 编者:张桃洲|责编:李聚慧
  • 商品条码: 978751461920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4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郭沫若的《卷耳集》为何曾引起激烈论争? 徐志摩诗歌深情款款的背后是否有更复杂的意蕴? 废名的文学观与他的佛学兴趣有什么关系? 沈从文怎样以“卑微”的“出身”自如地游走于20 世 纪 20 年代至40年代诗坛? 本书以上述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发掘四位诗人及其作 品、人生履历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分析中国现代诗人与社 会、历史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期重新激发新诗研究的 问题意识和创新动力。
目录
探寻新诗研究的新径(代序) 张桃洲 郭沫若《卷耳集》及其论争研究 林东 引言 一、《卷耳集》时期郭沫若的思想、文学观念 二、《卷耳集》与早期的《诗经》今译 三、20世纪20年代初历史语境中的《卷耳集》论争 四、《卷耳集》与郭沫若的“胡适情结” 结语 徐志摩诗歌的宗教文化内蕴 余婷婷 引言 一、浪漫气质下的宗教文化接受 二、杂与浮——跳动的思想轨迹 三、热烈与空寂——趋于两极的诗歌美学 四、从题材到形式——诗歌实践中的宗教印痕 结语 20世纪40年代废名文学观的佛学维度 郭建超 引言 一、《阿赖耶识论》:20世纪40年代废名的思想内核 二、从文人之“心”到士人心态:废名的思想转换及文学呈现 三、《欢喜的话》:新中国语境下废名的思想与文学 结语 沈从文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诗坛 彭慧芝 引言 一、初入诗坛的卑微者:在北京(1923—1928) 二、“京海”之间的诗坛:去上海(1928—1933) 三、“京派”诗人的流变:回北平(1933—1937) 四、残缺的生命诗章:南渡昆明(1938—1949) 结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