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阿拉伯当代文学的转型与嬗变

阿拉伯当代文学的转型与嬗变

  • 字数: 417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余玉萍|责编:王丽影
  • 商品条码: 978752017186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8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课题研究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降的阿拉伯当代 文学,探讨阿拉伯当代诗歌、小说话语在这场导致其社会 巨大转折和思想裂变的历史事件之后的转型与嬗变,分析 后殖民和全球化语境下阿拉伯文学为重建文化抵抗空间所 付出的努力。除绪论、余论之外,正文分为上下两篇,共 五大章。在上篇“阿拉伯文学的现代性转型”中,分别探 讨了阿拉伯诗歌与小说的现代性进程及其代表诗人、作家 。在下篇“阿拉伯当代‘边缘文学’”中,分别探讨了当 代巴勒斯坦文学、阿拉伯女性写作和跨文化写作。 本课题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在后殖民语境下,当代巴 勒斯坦流散文学、阿拉伯跨文化杂糅写作和女性写作均因 其“边缘性”而获得“抵抗”意义,从而与“现代性转型 ”一起重建阿拉伯当代文学的文化抵抗空间。
作者简介
余玉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已出版专著7部;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7项。
目录
绪论 重建文化抵抗空间 上篇 阿拉伯文学的现代性转型 引子 现代性视阈下的当代阿拉伯社会危机 第一章 阿拉伯诗歌的现代性进程 第一节 综述 第二节 阿多尼斯诗歌的现代性命题:以《大马士革的米赫亚尔之歌》为例 第三节 白雅帖诗歌创作的现代派手法:以《来与不来的人》为例 第四节 达尔维什诗歌创作的现代性追求 第二章 阿拉伯小说现代性进程中的埃及“六十年代辈”作家 第一节 综述 第二节 “现代性转向”与民族遗产的互动:马哈福兹的《平民史诗》 第三节 互文性理论鉴照下的文本政治:黑塔尼的《吉尼·巴尔卡特》 第四节 “新感觉派”小说实验:赫拉特的《拉玛与龙》 第五节 文本内外的对话性:塔希尔的《日落绿洲》 下篇 阿拉伯当代“边缘文学” 第三章 当代巴勒斯坦文学:流散性、抵抗性与回溯性 第一节 综述 第二节 抵抗精神与创新意识:卡纳法尼的小说创作 第三节 以荒诞抵抗荒诞:哈比比的《乐天的悲观者》 第四节 迷失·巡航·抵抗:杰布拉的《寻找瓦利德·马斯欧德》 第五节 流散特质与抵抗美学:达尔维什的《为了遗忘的记忆》 第六节 抵抗身份危机: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文学创作 第四章 当代阿拉伯女性写作:从私人空间迈向公共空间 第一节 综述 第二节 烛照自我的心灵之旅:法德娃·图甘的诗歌创作 第三节 第三世界女性主义民族叙事的复杂况味:哈南·谢赫的《泽赫拉的故事》 第四节 再建女性话语:艾赫拉姆·穆斯苔阿妮米的《肉体的记忆》 第五节 女性作家的政治写作:艾赫达芙·苏维夫的《爱的地图》 第六节 实验写作与女性解放:拉嘉·阿莱姆的《鸽项圈》 第五章 当代阿拉伯跨文化写作:从边缘走向中心 第一节 综述 第二节 移民作家笔下的黎巴嫩内战浮世绘 第三节 突围中的马格里布法语后殖民文学 余论 走向“世界文学”的阿拉伯当代文学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