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韩非子新探/中国文化经纬

韩非子新探/中国文化经纬

  • 字数: 208
  • 出版社: 中国书籍
  • 作者: 王兆麟|责编:许艳辉//庞元|总主编:王守常
  • 商品条码: 97875068720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2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韩非子新探》是作者王兆麟先生从2006年起 陆续发表的二三十篇关于研究《韩非子》的文章集 成,书中包括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附录 部分是作者在学习研究《韩非子》等相关古籍图书 的过程中对古汉语语法的以及古籍出版方面的一些 心得体会。韩非子的这些思想和主张,在依法治国 的今天,仍然有很强大额现实意义。
目录
总序 前言 儒法互补,推动历史的前进 论韩非的法治思想体系 一、以法、术、势为核心 二、以法、道、德为根本 三、以利民为宗旨 四、小结 以法治国,势在必行—一论韩非的法治思想 一、什么是以法治国? 二、为什么必须实行法治? 三、如何推行以法治国? 四、小结 治国有术,可致帝王之功——论韩非的术治思想 一、治国之术 二、用人之术 三、禁奸之术 四、君主的防范术 五、小结 善任势者国安——论韩非的势治思想 一、治国必任势 二、善任势者国安 三、不善任势者国危 以道为常,无不能成——论韩非的道治思想 一、道的本质和特点 二、治国必须以道为常 三、因道全法,治国之大体 以德为先,万不失一——论韩非的德治思想 一、治理国家,必须实行德治 二、以德治国,必先以德修身 三、治理国家,必须以德为先 四、德法兼治,治国之上策 法治和民主,治国之双翼——论韩非的民主思想 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人民是国家主人 三、治国必须问计于民 四、为政者必须树立人民的权力观 五、为政者必须树立人民法治观 六、必须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七、必须给人民言论的自由 八、小结 法治和贤治,不可一无——论韩非的贤治思想 一、贤臣良吏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二、怎样选任贤臣良吏 三、治国不仅要有贤臣,更要有贤君 四、打造一支现代贤臣良吏的干部队伍 分清是非,国治民安——论韩非的是非观 一、是非问题关系国家安危 二、是非问题无处不在 三、分清是非的标准 四、小结 尊重自然,尊重人性——论韩非的“天有大命,人有大命” 战争的目的:抵御外侮和完成统一——论韩非的战争观 一、须有备而战 二、必须从严治军 三、必须有正确灵活的战术 四、小结 治国必须从小事做起 治国就是治吏——论韩非的“治吏不治民” 一、吏乱的表现 二、治吏的办法 三、小结 善用人者,要把好四关——论韩非的用人主张 一、选才关 二、使用关 三、考核关 四、赏罚关 五、小结 明于臣之所言,才能明于所以任臣——论韩非的“听言之道” 一、听言的三个原则 二、听言最重要的方法 三、听言的四个误区 四、小结 虚心纳谏和善言进谏 以有所不为,达到大有所为——论韩非的无为而治的思想l 严刑重罚,可以治国——论韩非的“严刑重罚” 明其法禁,察其谋计——论韩非的“富强之法” 一、国家为什么要富强? 二、怎样使国家富强? 三、小结 韩非对君主的建言和批评—一从《韩非子》的内容特点谈起 一、以法为本 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三、以道为常 四、以德治身,以德莅天下 五、国事务先而一民心 六、治吏不治民 七、用人必以术 八、抱法处势 九、事至而结智 十、言必有报 十一、说必责用 十二、治内以裁外 十三、自刻以尧,谨于听治 十四、要得人心 关于“惨刻寡恩”之我见 一、要看是否适合社会实际情况的需要 二、要看严刑重罚的对象是什么人 三、要看是怎样实行严刑重罚的 四、要看严刑重罚的目的是什么 五、关于法、术、势思想的评价问题 先进文化是国家强大的精神支柱——论韩非的文化思想 一、文化必须与时俱进 二、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 三、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继承,更要创新 四、认真读书是通向先进文化的桥梁 韩非的哲学思想永放光芒——论韩非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的思想 一、关于客观规律 二、关于认识和实践 三、关于矛盾的法则 四、关于人性 五、关于时代和变法 六、关于人民在历史上的作用 附录 名词作补语—一条贯串古今汉语的语法规律 ——从《韩非子》的两句话谈起 一、“为动用法”不符合实际 二、“为动用法”矛盾重重 三、一点建议 从《韩非子》看“所”字结构的构成和作用 一、“所”字结构的构成 二、“所”字结构的作用 三、“所”字结构的特点 四、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后记 出版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