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德性政治与礼乐教化--礼记礼乐释义研究

德性政治与礼乐教化--礼记礼乐释义研究

  • 字数: 402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张树业|责编:孙萍
  • 商品条码: 978752036756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2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1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礼乐文化深度塑造了古 代中国的社会结构、生活形 态和精神世界,是华夏文明 的根本标志和传统教化的重 要形式。《礼记》因其荟萃 早期儒家礼乐释义文献,全 方位论析礼乐之本原、本质 、结构、特性、功能与意义 ,成为理解礼乐文化精神的 核心经典。本书致力于回归 传统经学诠释思路,化用章 句、义疏等解经体裁,通过 对《礼记》的精细解读,勾 勒儒家礼乐政教思想之全貌 ,阐扬其理论特质和精神价 值。 作者首先系统疏解《礼 记》通论部文献,以考察儒 家对礼乐文化之形上哲理根 基、价值观念系统、社会政 治理想和生命意义追求的理 论诠表,阐发其一天人、本 性情、合外内、通物我、协 文质、尚中和的思想主旨; 其次,对《礼记》礼仪释义 专论进行阐释,集中呈现儒 家对冠、昏、丧、祭、乡、 射等礼仪之情感内蕴、象征 意义和政教功能的深刻理解 ;最后,以《乐记》为本诠 解儒家乐论,推明礼乐同源 、相成互补之义,探析乐何 以成为古典教化的终极形式 和儒家德性人格、生活理想 的最高表征。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华夏礼乐文明源流:《礼记》的历史根基 第一节 华夏礼乐文明之滥觞与早期演变 第二节 周代礼乐文化之特质与其理想性 第三节 宗周政制衰退与礼乐文化之转型 第二章 先秦诸子礼乐反思:《礼记》的思想本源 第一节 礼所以本:春秋诸贤对礼乐的认知与阐释 第二节 何以文为:战国诸子对礼乐的批评与质疑 第三节 与于斯文:儒家礼乐释义理论之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 《礼记》通论部礼乐政教思想疏义(上) 第一节 《礼记》通论部文献概说 第二节 《礼运》:道之行隐与礼之运转 第三节 《礼器》:忠信之本与义理之文 第四章 《礼记》通论部礼乐政教思想疏义(中) 第一节 《哀公问》:爱人与成身 第二节 《仲尼燕居》:制中与周流 第三节 《孔子闲居》:达礼乐之原 第四节 《儒行》:礼乐人格的辩护 第五章 《礼记》通论部礼乐政教思想疏义(下) 第一节 《坊记》《表记》《缁衣》:仁义文质之道 第二节 《中庸》:礼乐政教义理纲维的全面开显 第三节 《礼记》通论部礼乐释义思想综论 第六章 教学之道与礼乐政教:《礼记》学礼诸篇疏义 第一节 古代学校制度与礼乐教化 第二节 《学记》与古典教学方法 第三节 《经解》与儒家六艺之教 第七章 礼乐人生与成德之教:《礼记》吉事诸篇疏义 第一节 《冠义》:成人之道与“礼之始” 第二节 《昏义》:夫妇之义与“礼之本” 第三节 《乡饮酒义》:尊贤养老以成政教 第四节 《射义》:志正体直以立德行 第五节 《燕义》《聘义》:君臣宾主相敬之道 第八章 情文意识与终极关怀:《礼记》丧祭理论疏义 第一节 “称情立文”:《礼记》丧礼释义 第二节 “致敬鬼神”:《礼记》祭礼释义 第三节 丧祭礼与华夏古典政教精神 第九章 乐与儒家政教理想:《乐记》礼乐论通诠 第一节 华夏乐教传统与儒家音乐境界 第二节 本情象德:音乐之本原与特质 第三节 广乐成教:乐教之内容与方法 第四节 天地中和:礼乐政教之全体大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