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现代中式住宅--居住空间的量化解析与操作策略

现代中式住宅--居住空间的量化解析与操作策略

  • 字数: 217
  • 出版社: 东南大学
  • 作者: 吴屹豪|责编:马伟
  • 商品条码: 978756419014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2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希望通过寻求一种 真正的具有分析性和自洽性 的现代中式住宅理论体系, 将其直接建立于对传统民居 的空间形态深入调查探析的 基础之上。根据建筑及其相 关领域的学科规律,研究逻 辑从认知过渡到应用,分为 界定、评析和策略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界定):针 对当前中式住宅在房地产市 场中语汇泛滥、概念模糊的 现状,研究从“中式”“现代” 两个定语前置词的释义展开 ,将“现代中式住宅”编织进 建筑史的参照谱系中,以此 寻求深层次、结构化的内涵 理解和意义探讨。接着,运 用建筑符号学的理论架构, 辨识出作为符号隐喻的“中 式”在现代地产中的运用类 型和相应的层级梯次,确立 空间作为界分住宅中式特性 的首要元素,为后续章节架 构了目标和框架。 第二部分(评析):首 先分解建筑空间的属性,以 传统民居和现代中式住宅的 空间联系性为线索,阐明作 为组构的空间是空间文脉得 以传承延续的关键。继而考 察梳理江浙传统民居在长期 历史积淀下形成的独特空间 样态,结合国内外空间量化 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提出 对住宅空间的中式性状进行 量化评析的范式方法。 第三部分(策略):从 研究者逐渐切换到设计者的 视角,探讨在思维模式与策 略方法上实现住宅空间设计 中式化的可能性。本书将空 间设计模拟为基于分析(区 隔划分)和综合(组织类并 )共同运作下的黑箱,在此 基础上提出面向设计过程的 空间类型学,打通理论研究 和实际操作设计的界限,探 求“基因型”空间驱动的建筑 创作思路和手法,弥补中式 住宅设计在理论层面的盲区 。
目录
1 绪论 1.1 论题缘起 1.1.1 身份的焦虑——跨越百年的“中式”追寻 1.1.2 来自房地产的挑战——建筑师的核心担纲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意义 1.3.1 学术意义 1.3.2 理论与实践之互构意义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内中式住宅研究成果 1.4.2 国外相关领域研究动态 1.5 概念辨析 1.5.1 江浙传统民居 1.5.2 中式、新中式与现代中式 1.6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技术线路 1.6.1 研究的思路方法 1.6.2 研究的技术线路 注释 参考文献 2 界定:现代中式住宅的解读与诠释 2.1 历史视域下的中国“风格” 2.1.1 “式”=“Style”——广义的风格诠释 2.1.2 现代性与风格——风格的时间结构 2.2 现代中式住宅的创作实践和演进脉络 2.2.1 历史的镜像:石库门里弄住宅 2.2.2 乌托邦色彩的精英试验 2.2.3 规模化生产的中式地产 2.3 现代中式住区的要素分解和梯次序列 2.3.1 符号学的理论基础 2.3.2 “中式”符号的交流机制 2.3.3 中式住区的组成要素和语义解码 2.3.4 图像性与象征性符号 注释 参考文献 3 评析:传统民居和现代中式住宅的空间量化比对 3.1 建筑空间的属性分解 3.1.1 空间观念的主要困境 3.1.2 属性一:作为物理的空间 3.1.3 属性二:作为组构的空间 3.2 江浙传统民居空间样态的历史成因 3.2.1 气候因素:天井形式 3.2.2 技术因素:木构体系与“间” 3.2.3 文化因素:空间礼仪 3.3 基于空间句法的空间拓扑原理和方法 3.3.1 空间组构的拓扑表达规则 3.3.2 设计导向下M型图的修正优化手段 3.3.3 邻接矩阵输入的J型图自动生成技术 3.4 空间量化的指标构建和计算方法 3.4.1 院落耦合度(yard colpling) 3.4.2 标准深度比(standard depth ratio)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