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失效机理分析与对策

失效机理分析与对策

  • 字数: 427
  • 出版社: 机械工业
  • 作者: 编者:王荣|责编:陈保华//王永新
  • 商品条码: 978711165602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0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介绍了失效分析 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全面系 统地介绍了断裂失效、腐蚀 失效和磨损失效的机理,并 对各种失效提出了有针对性 的预防对策。其中,断裂失 效部分包括过载断裂、脆性 断裂、蠕变断裂、低熔点金 属致脆断裂、氢脆型断裂和 疲劳断裂的失效机理分析和 对策等,腐蚀失效部分包括 均匀腐蚀、局部腐蚀、流动 诱导腐蚀、应力腐蚀开裂和 腐蚀疲劳的失效机理分析和 对策等,磨损失效部分包括 黏着磨损、磨粒磨损、腐蚀 磨损、微动磨损、冲蚀和气 蚀磨损、疲劳磨损的失效机 理和对策等。本书将现代失 效机理和传统的经典理论相 结合,将各种失效机理模型 化或公式化,用实际检测中 拍摄到的图片印证失效机理 ,使失效分析工作有理、有 据、有源,实用性和针对性 强。 本书可供失效分析工作 者阅读使用,也可作为企业 质量管理人员、司法机构的 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在 校师生的教材或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失效分析的基本内容 1.1 失效分析的分类和诊断 1.1.1 失效分析的分类方式 1.1.2 失效形式 1.1.3 失效诊断 1.2 失效分析的方法 1.2.1 残骸分析法 1.2.2 安全系统工程分析法 1.3 失效分析中的常见误区 1.3.1 滥用失效分析概念 1.3.2 产品质量鉴定和失效原因 1.3.3 非金属夹杂物的作用 1.3.4 魏氏组织的影响 1.4 失效预防 1.4.1 失效预防技术及其进展 1.4.2 失效预防的实施 1.4.3 失效预防技术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 断裂失效机理分析与对策 2.1 引言 2.2 断裂性能评价 2.2.1 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断裂评价 2.2.2 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断裂评价 2.3 断裂力学基础 2.3.1 线弹性条件下的断裂韧度 2.3.2 弹塑性条件下的断裂韧度 2.4 断裂形式 2.4.1 裂纹扩展形式 2.4.2 裂纹表面位移形式 2.4.3 断裂分类 2.5 过载断裂 2.5.1 过载断裂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2.5.2 过载断裂的断口特征 2.5.3 韧性断裂 2.5.4 穿晶型韧窝断裂 2.5.5 滑移分离机理 2.5.6 拉伸应力型过载断裂的断口特征 2.5.7 扭转和弯曲过载断裂的断口特征 2.5.8 过载断裂的判断依据 2.5.9 过载断裂的对策 2.6 脆性断裂 2.6.1 脆性断裂现象 2.6.2 脆性断裂机理 2.6.3 脆性断裂理论 2.6.4 脆性断裂的判断依据 2.6.5 脆性断裂的对策 2.6.6 低温脆性断裂 2.6.7 回火脆性断裂 2.7 蠕变断裂 2.7.1 蠕变和蠕变失效 2.7.2 蠕变过程 2.7.3 蠕变断裂类型 2.7.4 蠕变变形与蠕变断裂机理 2.7.5 蠕变断裂的判断依据 2.7.6 蠕变断裂的对策 2.8 低熔点金属致脆断裂 2.8.1 低熔点金属致脆现象 2.8.2 低熔点金属致脆的特点 2.8.3 低熔点金属致脆及发生的条件 2.8.4 低熔点金属致脆机理 2.8.5 低熔点金属致脆的判断依据 2.8.6 低熔点金属致脆的对策 2.9 氢脆型断裂 2.9.1 氢脆型断裂的定义 2.9.2 氢脆型断裂研究 2.9.3 氢脆型断裂的特点 2.9.4 氢脆型断裂的基本条件 2.9.5 氢脆型断裂的类型 2.9.6 氢脆型断裂的氢浓度 2.9.7 钢和合金的氢脆 2.9.8 氢脆型断裂理论 2.9.9 氢脆裂纹的形成和扩展 2.9.10 氢脆裂纹扩展速度 2.9.11 氢脆断裂形式 2.9.12 高强度螺栓的氢脆本质 2.9.13 氢脆型断裂的影响因素 2.9.14 氢脆型断裂的判据依据 2.9.15 氢脆型断裂的对策 2.10 疲劳断裂 2.10.1 疲劳断裂的定义 2.10.2 疲劳载荷的描述 2.10.3 疲劳断裂的分类 2.10.4 疲劳断裂过程及机理 2.10.5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2.10.6 疲劳载荷类型的判断 2.10.7 疲劳断裂的形式 2.10.8 影响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2.10.9 疲劳断裂的特点 2.10.10 疲劳断裂的判断依据 2.10.11 疲劳断裂的对策 参考文献 第3章 腐蚀失效机理分析与对策 3.1 引言 3.2 金属的钝化 3.2.1 钝化现象 3.2.2 钝化理论 3.2.3 极化曲线 3.3 均匀腐蚀 3.3.1 均匀腐蚀现象 3.3.2 均匀腐蚀程度的表征 3.3.3 均匀腐蚀的机理 3.3.4 均匀腐蚀的影响因素 3.3.5 均匀腐蚀的判断依据 3.3.6 均匀腐蚀的对策 3.4 局部腐蚀 3.4.1 电偶腐蚀 3.4.2 点腐蚀 3.4.3 缝隙腐蚀 3.4.4 晶间腐蚀 3.4.5 选择性腐蚀 3.4.6 垢下腐蚀 3.4.7 丝状腐蚀 3.4.8 蚁巢腐蚀 3.4.9 氢气病 3.4.10 电蚀 3.4.11 微生物腐蚀 3.5 流动诱导腐蚀 3.5.1 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特征 3.5.2 单相流和多相流中的冲刷腐蚀 3.5.3 流体加速腐蚀 3.5.4 空泡腐蚀 3.5.5 冲刷腐蚀、流体加速腐蚀和空泡腐蚀的异同点 3.6 应力腐蚀开裂 3.6.1 应力腐蚀开裂定义 3.6.2 应力腐蚀开裂发生的条件 3.6.3 应力腐蚀产生的特点 3.6.4 应力腐蚀的形成机理 3.6.5 应力腐蚀过程 3.6.6 应力腐蚀裂纹与断口特征 3.6.7 应力腐蚀的常见形式 3.6.8 防止或减轻应力腐蚀的对策 3.7 腐蚀疲劳 3.7.1 腐蚀疲劳定义 3.7.2 腐蚀疲劳的特点 3.7.3 腐蚀疲劳的机理 3.7.4 腐蚀疲劳裂纹萌生 3.7.5 腐蚀疲劳裂纹扩展 3.7.6 腐蚀疲劳断裂的断口特征 3.7.7 腐蚀疲劳的防护对策 3.8 应力腐蚀和腐蚀疲劳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4章 磨损失效机理分析与对策 4.1 引言 4.2 润滑与摩擦 4.2.1 机械构件的润滑形式 4.2.2 轴承的润滑 4.3 磨损与磨损失效 4.3.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